工作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家里亲朋好友的孩子也渐渐长大。每次回去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就忍不住与城市里见过的孩子,或者自己身边的一些城里人进行比较,今天我想说一些新的变化。
01
部分农村小孩的教育正在“城市化”
我堂哥小学还未毕业,就跟着裁缝师傅学手艺,后来自己打工赚了一些钱后,自力更生做起了木板和门的生意,近几年,他生意做得也风生水起,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今年夏天回家,他告诉我,把家里两个小孩都转到了市中心的小学,因为镇里小学的教育质量实在是太差。后来,我打电话回家,偶然谈起他小孩的学习情况,他得意地说,女儿天天成绩虽然在市里小学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和镇上小学同班级的孩子比起来,肯定是拔尖的,最近还给小儿子报了素描班。
宁做凤尾也不做鸡头,这是很多家里条件日益好起来后,大多数农村家长的教育思维。当然,部分农村经济情况的良好发展,教育行业各种资源的不断导入,也成为了滋养这种教育思维的土壤。
02
群聊、朋友圈,微信计步……七八岁的小孩,玩得不亦乐乎。再大一些的小孩,甚至会玩“鉴音师”给自己赚一些零花钱,这种技能可能是某些城里孩子都不具备的。
有一次我故意挑逗天天,微信QQ,还有王者荣耀玩得这么好,这学习还搞不搞的好了。她说,我爸妈说了,玩要有个度,每次都给我规定了时间的。
03
当然,我也看到,有些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一些农村“留守”孩子,因为缺少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放学后进网吧,游戏厅,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们对一些新的事物接触不多,因为老一辈的教育方式让这些孩子平时连手机都接触不到。这一类的孩子可能也在“见识”这件事上被其他一些孩子比下去了。
04
部分农村学生的事业正在“极端化”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励志的故事,比如我表哥,农村出生,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经历了高考这座独木桥后,发挥失常,考上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四年,奋力拼搏,成为了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生,16年一毕业就进了一家央企,到目前已经年薪30万。
但是也总有一些让人伤感的故事。他的发小小陈,当年和他一起考进的二工大,大学四年,整天浑浑噩噩,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不分白天黑夜的在寝室LOL,最后一起玩LOL的几个小伙伴都张罗着买正装准备上班了,他才慢吞吞的开始投简历找工作。因为学业不精,技术也不精湛,后来进了一家软件公司做产品支持,并没有成为一名薪资待遇高的程序猿。
最近听表哥提起小陈,直皱眉,说,这小子,真的是堕落得不行,工作换了好多家,最近竟然直接不工作了,20好几的人,天天窝在家里打游戏,缺钱了就跟家里要,家里来不及给就用花呗。这还不算极端坏的例子,当然表哥也并不算农村大学生里极端好的例子。
只是,这种“看不清自己,找不准方向,放不下身段”的情况越来越多。受教育程度再一次决定了个人的眼界,思维,行为,甚至是梦想。
05
最近,有个朋友说起自己很迷茫,他在一家国企,待遇比同龄人高一些,工作较为轻松。聚餐时,有人对他表示羡慕,他却转头告诉我,其实自己很迷茫,虽然现在看似待遇还不错,但是在这种较为轻松的工作环境下,自己会格外担心越来越失去竞争力。后来我跟他说,那就学习吧,提升自己,去读研,去学技能,都是能让自己不被这个社会淘汰的。
以后,我有了孩子,大概我也会成为万千高度重视孩子教育的城里父母中的一员,我愿意为了他们的教育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