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结局总是那么的令人凄怅,在大众渴求大团圆大美好的既定套路中,《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却选择了已悲剧结束故事。其实作者笔下的故事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完全是悲剧,更多的是生活酸甜苦辣咸的呈现,人类遵循着自然万物的生老病死不断的演进着。
故事终究是故事,生活是十分具有的,每天面对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面对家长里短,每天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在稍纵即逝的时间流里,我们在一点点的慢慢蹒跚前行,可能是一个人的前行也可能是一群人的前行,更可能是与最爱的人一起面对。
抛开生活的繁琐,我们回归《穆斯林的葬礼》中具体人物对于"爱情"这个神圣的理解与做法。古语有云:"两情若是长久时,尤其在朝朝暮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很多的古诗都在讴歌"爱情"。因为珍贵,因为稀有,故,古人多讴歌罢。
璧儿对于韩子奇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报恩,一种兄弟姐妹之情。那个少女不怀春,年轻时的璧儿作为家中的长女,自然承担起了一个家族的使命——照顾自己的母亲,照顾自己的妹妹,甚至渴望家族兴旺。基于这些责任的本能,璧儿在韩子奇回归家族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嫁给了他。而,韩子奇之所以娶璧儿更多的是一种报恩,一种对于韩家的亏欠而选择娶璧儿。无论是哪一种,在现实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人都是自私的同时也是无私,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为何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呢,对别人的生活评头品足呢?也许是自己过得不舒心,也要让别人过得不舒心的嫉妒心里作怪吧。
玉儿是璧儿的妹妹,一个读过大学,喝过洋墨水的知识女性。她对于爱情追求是比较纯粹的,从刚开始在北大与人相爱,到伦敦被人追求,她都在遵循内心最真实的那个念头。当她与韩子奇走到一起的时候,她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情,找到了内心当中最真实的那种呼喊。原来那种情愫是很早之前就被埋藏下来了,只是碍于世俗的压力被玉儿深深的压了下去。爱情无关于年龄的差异,而是一种最为纯粹的感知。它跟物质是画不上等号的,物质只是一种基础,只是一种保障。所以环顾四周,为何如今很多的知识女性都被世俗称为"大龄剩女"呢?只是他们渴望真实的爱情,不想妥协罢了。我多么希望,很多的父母都可以跟自己的子女说这么一句话"我们希望你嫁给爱情,而不是现实。"
人生的苦痛与曲折,总是经不起我们的细细推敲,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幼年时的玩伴,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五岁的娃环绕在他的膝下,每一天都要被生活驱使的去工作。奈何无常处处在,基于物质的婚姻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去年,他与曾经的她离了婚,娃被自己的母亲收养。"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年后返乡,见到他的孩子,一个人坐在床上,嘴里嚷着要吃"西瓜……",他坐在小板凳上吧嗒吧嗒的抽着烟,白色的烟雾瞬间充斥了他的周遭。出屋后,西边的太阳只剩下了半边,在地平线上苦苦挣扎。
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我们在被岁月主宰还是我们在主宰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