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奶奶讲故事
国庆假期回老家,用背包带了一摞书,鼓鼓囊囊的背着。用我老爹的话就是:“带这些干啥,怪沉的”,哈哈。
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回家的时间少的可怜,所以像十一、年假这种长长的假期,都选择回老家待着。
见一见家里的老人,听听她们唠叨唠叨那些陈年旧事;闻一闻家乡的空气,是一种在城市难有的清新爽利。
最爱听奶奶讲她以前的故事,晚上吃完晚饭,就去到她住的东屋里。比较冷的晚上,奶奶喜欢很早就上床,窝在被窝里看看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每当我回来的时候,她就不半躺在床头上了,而是坐在床沿上,我和她挨着坐着。她的床边有一个大桌子,那种很老旧的八仙桌,我也不知道是哪一辈祖先留下来的,奶奶就倚靠着桌子坐着,喝杯茶,抽抽烟。
奶奶从年轻的时候就抽烟,那时候抽的是用纸自己卷成“旱烟”,记得奶奶说,刚嫁过来那会儿,我的老奶奶有个烟袋锅子,她就偷偷拿过来用。那个年代的苦不亲身经历,很难深刻理解,我也只能从奶奶的只言片语中,努力的去还原哪怕百分之一的感觉。
我问过奶奶为什么会学抽烟。她只是轻声的说了句:“那日子,不抽烟,可能就熬不过去了”。到现在奶奶也只抽最便宜的烟,她说:“贵哩抽不惯”。
这次回家奶奶贴着我的耳朵,小声的跟我说:“前两天你弟弟(我叔家的)回来了,给我买了两盒好烟,我偷偷拿去小卖铺,换了两大块肉,给他爸爸(我叔)吃。这烟我又抽不习惯,一盒一百多呢”,然后又指着桌子上另外拆开的一盒烟,继续说:“这个一盒还二三十呢”。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悻悻的傻笑着。
我知道,奶奶开心的是,孙子懂事了,知道给她买烟抽;我也知道,奶奶关心的是,儿子过的压力挺大,经常干活照顾不好自己,给他买点肉吃补补身体。在奶奶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2)读书的乐趣
国庆假期算是难得的安逸时光,这种大块时间在上班族眼里是奢侈品。
以前在城市里的时候,每天五点半左右,会早起读一会书。到了老家也没破坏习惯的打算。农村的早晨是相当清冷的,除了院儿里的大公鸡偶尔扯着嗓子嗷嗷叫几声,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刚好国庆这几天连续阴天,北方降温降的厉害,我就把我的毛毛毯报出来,披在身上,端着一本书坐在沙发上细细的看。
过不一会儿,就听到奶奶的屋里开始有声音了,老年人的觉总是少的可怜。我猜测大概是以前干农活养成的生物钟,奶奶她一辈子苦的很,从我记事起,家里的农活几乎都是她支撑着的。尤其是夏天,中午头太阳太毒,能把人晒的外焦里嫩,所以只能早早的起床,迎着满地的露珠,湿答答的去拔草、间苗......
小时候奶奶心疼我,不让我去地里,让我在家里多睡会,等起了床再点炉子烧水。那时候年纪小,太贪睡,一觉要到大太阳升的高高的,才不情不愿的起来。这边炉子还没点着,那边奶奶已经拖着一身疲惫回来了,看到我蔫蔫的样子,奶奶气就不打一处来,拎起来就是两巴掌打在屁股上。手是抬的高高的,打在屁股上也没那么疼。奶奶一辈子的火爆脾气~
在老家,早晨的时间特别长,下午的时间特别短。因为我们老家一直以来,都是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晨10点半左右,下午5点左右。
现在家里的田地都租出去了,也没什么农活,所以也就只有奶奶会早起,出去活动活动。用奶奶的话说:“我得经常活动着点,活得长一点,好享我孙子的福”,每每想到这句话我的脸上都挂着笑,心里却是湿漉漉的。
早上天气冷,被窝里暖烘烘的,所以除了奶奶和我,家里人都起的不早,大约到9点半左右,我女儿才会起床。我就要准备陪她一起洗漱了。我爸起的会早一些,简单洗漱完,他就回去给她的宝贝孙女儿准备早饭。
所以早晨我有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用来读书,很幸福了。
不过我对象起床后的第一句话,气得我够呛。她刚从卧室出来,抬头看了我一眼,边往外走边说:“好不容易放个假,还整天抱着书,有啥用?以前也没见你这么用功”。虽然是开玩笑的,但着实挺打击人。
3)读书有用吗?
当然不会被她打击到,一笑置之。不过,这也让我多了一些反思。
我突然就想起来,不记得在哪里看到有人说:“从小到大,我读过了那么多书,但好像在生活中都用不上?那读书到底有用吗?”
就像我们吃饭一样,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饭菜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就变成了我们的肌肉、骨头和血液,但我们的长大是结结实实的,我们的变化日积月累的都能看到。
你读过的每一书,学过的每一个知识,就像吃过的每一顿饭。虽然你不知道她怎样改造你的大脑,但你只要不断吸收,你就是会越来越聪明。
我记得在听复旦大学的哲学教授陈果的《人生果然不同》的课程的时候,听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她说:“陈果老师,我读过很多书,但大部分内容都忘记了,怎么办呢?我很焦虑,我这样读书还有用吗?”
她的回答,真的和我心意相通。
她说:“那些你读过,然后忘记的,都是没有和你的心灵产生碰撞的。而你记住的,都是让你心神激荡心灵震颤的,和你的心碰撞出的火花,这些你永远都不会忘记。所以,那些没记住的,忘了就忘了吧。”
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越来越相信科学。所以,我想再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读的书有的记得,有的却很快忘记呢?
首先,必须要知道一个前提,我们所有的记忆都是大脑神经元的连接。
当我们学习一项新知识的时候,我们会把它转换成我们已知的,可理解的知识去理解它,这个过程就是和我们已有的神经元建立连接。
我们可以把神经元连接看成一根线。
在刚读完书时,这一根线很细,一段时间后就断了,我们就忘记了(大约是1-2天时间)。
而如果这本书的知识,是我们已知的旧知识,这根线就会在你原来的基础上加粗;当我们再次遇到同样的、或者类似的知识的时候,这根线会再加粗,达到稳定连接的程度,我们就不会忘记了。
甚至有些知识,你可能觉得忘记了,但它只是藏在你的神经元连接网的深处,当再次遇到相同的场景或者可以使用的场景时,这个连接就被激活,你的记忆就被唤醒了。
就像多年后我们在街上偶遇某个儿时的玩伴,你会突然的记起很多和她有关的美好的儿时记忆。
4)所有你读过的书,每一本都算数
那你可能会疑惑,那些新知识,我新读的书该怎么记住呢?
推荐一个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自己找度娘)。
也许我们读过的书,很多都忘记了,但是不要忘记——经典的书,可以经常重读。
比如《道德经》,也许你很早的就读过了,但晦涩难懂、诘屈聱牙,根本读不懂。但,当你到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你经历过人生的折腾翻滚,体会过生活的艰辛波折后,再来读它,反而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所以,只有你和书中的观点,有了心灵的碰撞和交流后,留下的东西,才真正属于你。
不要再问“读书有没有用”了,请先问一问自己,“我读了多少本书”。
古人说:读 万 卷书,行万里路。
每一本书,都是一段旅程,都是你和作者之间,跨越时间、跨越山海的心灵碰撞。所有你读过的书,每一本都算数!
终身成长社区 | 太极
2020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