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帖子看多了,似乎凡事都要分个正反方拉队辩论总结一番才好。
生活的这样用力,不知道是该要奖励这样的全力以赴还是痴笑世人的入戏太深。
时至今日,我坐在五月这——夏已来,盛未至的午后,任由倦意和残存的理智裹挟,想要倾诉些过去两个月里所经历的心绪起伏,结论嘛自然也总免不了一句,存在即合理。
我为自己有短视——想要借助旁人的助力从而摆脱现状,过上一种看起来风平浪静岁月安好的生活捷径而感到深深惶恐。或许在经历了女孩子二十出头万事皆明朗的巅峰后转而开始迈入三十大关却一事无成的低谷时,这种内心的恐惧会不由分说地纷至沓来。好像一个快过期的商品,急于从货架上消失。于是,我开始再次反省,是否真的需要放下一些痴念,是否也该要为父母考虑,况且他们描述的理想生活看起来那么唾手可得。
也或许是认识的时间这样巧,在祷告后,在托梦前,所以我承认是给了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的。一开始很认真的接触,很舒服的安静,一切让我觉得似乎这一次就可以定下来了,尽管它在前期就已经透露出不同寻常的单调和平淡,甚至是乏味,可慌不择路的绝境人总有法安慰自己——也许,普适性才是生活的本质。比起人只活几个瞬间的潇洒,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苟且偷生的蝼蚁。
可是,境况渐渐开始不一样,对于例行公事的问候,我会眉头紧皱,虚与委蛇,假意逢迎,原来我可以伪装的这样自然又痛苦。终于在半个月后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下午,我决定不再继续,事情进展的很顺利,除了还不知道怎么措辞来让父母的失望更浅,我好像轻盈的又拥有了自由的灵魂。
我开始打起兴趣规划周末的出行,认真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甚至在思考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这一刻,我有一种复杂的安心。它再一次让我觉得,我从来不是异类,我只是想尽可能获得快乐。
比起前二十多年一直被要求做正确的事的自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成为了我开悟的第一点。接下来,我不想一味安分守己,而是极尽可能去充盈人生体验。
#人生开悟#做正确的还是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