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陈大衡 文/图)“风花雪月地,清白传家乡。水印苍山处,有剧回味长”。这个“五一”小长假,杨丽萍大剧院上演的《阿鹏找金花》给不少到大理旅游的海内外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秉持“水印苍山”概念设计的杨丽萍大剧院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很多游客在入场观剧之前都会拿出手机,完成对美景的“打卡”。
(游客有序扫描“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健康码”后入场观剧)
(一名游客在认真地阅读《阿鹏找金花》宣传折页上的故事梗概)
(游客在候场大厅拍照等待)
《阿鹏找金花》在一段梦幻的独舞当中拉开序幕,随后表演的霸王鞭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现场从演员的动作当中可以感受到武术的遗韵。霸王鞭舞今天被用来娱乐健身,但据介绍,历史上南诏国出于开疆拓土的目的,全民尚武,霸王鞭舞很可能是当时有练兵习武元素的仗鼓舞和大花棍习俗演变而来的。
《阿鹏找金花》是一个现代白族爱情故事,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爱情”所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金花和阿鹏哥彼此喜欢心照不宣,同样喜欢金花的阿黑哥偷走了金花公开宣称只会送给自己心上人的金荷包并向阿鹏炫耀,阿鹏悲伤难过。但阿黑此举并不能让他真正地获得金花的爱情,只能借酒浇愁。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对阿黑爱而不得的银花在剧中极好地体现了白族女性的勤劳善良,尤其当她将醉倒在地壮壮的“阿黑哥”拦腰抱起走入后台的时候,现场的观众心头都掠过了一丝惊异和佩服。据杨丽萍大剧院负责人介绍,这些演员大都是杨丽萍老师从农村挑选并培养出来的孩子,保有着一些传统的优秀品质。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阿鹏找金花》将“晒麦子”这一古老而平凡的农事活动进行了呈现并使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相信现场每一个离开土地较为久远的城市居民都能从中品味到“乡愁”的滋味。
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剧将大理白族、白族三弦、白族婚俗仪式等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及诸多非遗民间文化与现代歌舞、音乐、灯光等相结合,给观众呈现了一部国际化、民族化和有高度艺术水准的原生态舞蹈艺术作品。
谈及此剧,杨丽萍曾表示,“我作为一个白族人,几十年的舞台生涯,终于回到家乡做点事。这个剧的很多演员都来自剑川,来自石宝山。大理人民其实是非常有艺术天赋的,他们都在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我只是一个集结者。舞台上表现的插秧、割麦子、晒麦子,就是当地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这次,我是借用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表达了生活的本真。”
(供图)
(供图)
据了解,《阿鹏找金花》主要受众定位为80后,因此台词中也不乏当下流行的潮言潮语。通过对全剧时长和座位的调整,五一期间的上座率很可观,而几乎每一次演出结束后杨丽萍老师都会一如既往的对观众和演员们深深地行答谢礼。
(来源:文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