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人生密不可分,审美是人在生活也即人生中对美的体验与把握。对人而言,审美就是让人生能够按照美的终极指向指导人生实践,激活生命主体,使生命的激情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血脉和审美要素,还是一种精神的酵母与生命创造力的催化剂,不断启迪人的心智,开启主体对客体的无限联想与审美想象力,是主体进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宇宙空间,创造人生的无限辉煌。否则,离开了审美,人生将像沙漠一样单调、刻板、枯燥、庸俗、缺少情趣,缺少生命创造力。人生失去美,就像失去终极关怀、终极信仰一样,使人的精神一无凭借,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心灵的归宿。没有美的人生,没有终极关怀的人生,让人感到生命太轻飘,不可承载任何重担。
(一)审美的几个方面
人在生活中有多个方面的审美,下面我简略阐述生活层面的审美、艺术层面的审美及精神层面的审美。第一,生活层面的审美,主要有美的手艺如美的饮食、美的服饰、美的居所等,及各种各样的美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等。这一低层次的审美是进行更深层次审美的基础。第二,艺术层面的审美,即人对建筑、雕塑、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等方面进行艺术的审美。美的建筑使人领略和谐的空间比例与奇特的创造设计,如故宫的古朴、华丽,奥运鸟巢的独特、大气;著名的雕塑,如罗丹的《地狱之门》象征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米洛斯的维纳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家喻户晓的爱与美女神的塑像;而一些文学名著则让人体会作家笔下表现的社会景象、人物的悲喜,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与感染力;美的音乐、歌声,让人的听觉得以美的享受,如古筝曲、琵琶曲使人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美;美的舞蹈给人一种形态美与人体动感,如杨丽萍的孔雀舞;美的图片展现美的实景或抽象的事物,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如印象派的画作挑战人的视觉接受力;戏剧与电影则给人听觉、视觉上的美感。艺术上的审美使人生脱离低级的审美需求,具有高雅的情调与情趣,在审美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从而萌发新的生命创造力。第三,精神层面的审美,即对自身与他人内心世界的体察与理解而生发的同情、痛感等,它是对人生世界的体察与感悟,是推己及人的感同身受,是跨越民族、种族等的大爱,如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精神层面的审美使人更定位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拥有更美的人生。
(二)审美与人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蜜蜂只是按照本能来建造它的巢,但人却能够每时每刻都按照“美的尺度来建造”。可以这样理解:人每时每刻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活。而“按照美的尺度”指人是按照人作为人的方式去生活,以审美的眼光去诗意地生活,每时每刻都细细品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美即和谐,审美就是对和谐的追求与创造。为实现美好人生,人需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这使人达到主客体关系的和谐,使人在审美创造性的活动中充分获得创造和谐的审美愉悦。审美使人奥古斯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我们会发现人生中时时有美、处处有美。这种审美建立在美好的心态上,即接受世界原本的样子,接受人生的经历,不抱怨、不气馁,善于从不美中追求美、创造美。人生的处境不可改变,但是自己的心态可以保持美好,在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实现对人生处境的超越。
综上所述,审美与人生具有紧密的联系:审美给人一种由美的感知和体验所生的无利害的自由愉快,从而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以美的精神塑造人格,完成人的本体建构作用;人生时时处处有美的事物,人需要审美进行指导与创造人生,审美使人参与实践,实现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