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位于洛阳以西,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地理位置的优势,更易于防御北部匈奴的入侵。
大唐几百年的经营,长安尽显繁华。
前日写了洛阳九朝都会,西安十三朝古都,因见识有限,只代表个人观点。没想到竟引来了评论区几朝古都的争辩,很多博学之士,论述有理有据,读后受益匪浅。但个别人带有偏见,言辞过于激烈。我认为争论是好事,更有助于弄清真相。但带上人身攻击就有点过了……
再回到长安,就想到了大唐,想到了遍布海外的唐人街。那个时候,写诗是最好的工作,不会写诗,就别想当官。诗歌更成了部分人的生命,甚至是对生命的超越。
离开西安市区,沿着当年韩愈流放的道路,来到辋川村,前行几公里之后,踏入百家坪,穿过一道大门200米的地方,有一颗银杏树,据说是王维栽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把自己围篱养鹿的地方称为“鹿柴”,也就有了这首著名的诗歌。而今树木还在,“鹿柴”却没了踪影。
王维是一位大诗人,更是一位音乐家,他还寄情于山林。一有空闲他就来辋川冥想、长啸、弹琴、作画、远足。坐在石头上,看着水流冲漱岩石,随口吟起: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离开辋川,向北来到朱坡村,拜访柳宗元。
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在朝廷上支持新派变革被贬值,诗歌上更多了愁苦,比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孤独,但却超越了孤独本身。待在永州十年后,被朝廷召回,但两个月后再次被贬,这一次派往更远的柳州,也写下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曾在长安皇子坡村住过,从村子可以眺望长安,那里至今仍被称为“韩家大院”。一千三百年前, 韩愈远眺都城,触景生情,写下了送给好友张籍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在皇都长安城,韩愈度过了科举苦读的20多岁,飘摇不定的30多岁,位高权重的50多岁。
在皇都时,韩愈因指责皇帝,被贬至东南沿海的潮州,路过秦岭山脉时,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湘一直陪叔父走到关口,后来成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也就是韩湘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拜别韩愈,来到引镇司马西村,穿过一排砖混房子,再走一百多米,过豆角地、茄子地、玉米地,最终在地头的一座大坑前停下来,那就是杜牧墓地原来所在的地方。而今,墓地已迁走,只留下一个大坑和满坑的垃圾。
杜牧是土生土长在长安的唐朝大诗人,从科举高中开始,他的生活改变了,从此开始异乡的漂泊。杜牧自称樊川居士,最后一次离家赴吴兴任职时,写下了《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而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杜牧离开长安,悔恨自己没能遇上明主,而从吴兴回来不久,他便离开人世。
比尔·伯特倒了一杯酒,自己喝一口,剩下的洒在土坑里。吟起了《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上千年来,诗人的墓地差别巨大,有的简陋,有的宏伟,有的变成了耕地,有的成了乡村垃圾场。
但他们的诗歌,却经久传唱。这些诗歌,超越了财富和权力,直入人心,让人达到忘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