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故该名讳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兰父亲是大学士明珠。
纳兰容若少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又继承满族传统,擅长骑射和武术;并且在绘画、音乐、书法领域都有骄人的成绩。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他少年得志,是不可多得的全才。
纳兰容若的第一位妻子卢氏,不仅使他的贤内助,更是他的知己,然而好景不长,婚后第三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悲痛异常,写下了许多真挚感人的悼亡词,读来倍感凄凉,这里就以一首《金缕曲》为例: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害怕两人都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在妻子卢氏去世后,纳兰创作了几十首悼亡词,而这首可以说是最感人的一首。
开头化用李之仪的词句,一个突兀的反问句,却真切地表达出纳兰对卢氏去世的悲痛之情,尽管卢氏已去世三年,但他对卢氏的思念从未间断过。在卢氏忌日这天,他这种积郁已久的心情终于得以抒发,一个“恨”字,坚定了这首词的基调。
对于爱妻卢氏的去世,纳兰一直自欺欺人的不愿意承认现实,所以他一直希望这只是一场梦而已,梦醒了卢氏就会出现在他面前。然而幻想终归是幻想,哪里有一个梦能做三年呢?对于妻子趋势的原因,作者觉得是因为她“料也决、人间无味”。坟墓尽管凄凉,却能把一切愁苦都埋于地下,这句话留给我们一个疑问,既然卢氏死后,纳兰会创作这么多的悼亡词来怀念她,那么她生前有什么样的忧愁和苦闷使她觉得人间无味呢?词中“钗钿约,竟抛弃”和开篇的“此恨何时已”前后呼应,好像有怨恨的意味,我们本来是有约定的,现在你却背弃誓言,让我一个人痛苦的活在世上。
本词下阙,作者开始诉说爱妻和自己分别后的生活。“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纳兰在此想象,假如阴间能通信息,自己就会知道这些年卢氏的苦乐哀思和与谁共度。他也不忍心再弹那凄切的琴弦,也暗指他不忍再婚的意思。
卢氏去世后,纳兰“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这里我们就知道,纳兰不仅把卢氏看作贤内助,更把她视为知己,所以才有“待结个、他生知己”的心愿。
这里的“恨”共有三层怨恨:第一层,恨今生无缘在一起了。第二层,恨阴间不能通信。第三层,盼来世再做夫妻,又担心两人缘浅,人鬼殊途。
读完这首词,使人禁不住黯然泪下,如果人间真的能有这么真挚的感情,有这么一个痴情的人在等着你,那么你生前死后遭受的种种,哪怕奈何桥上再等他三千年,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