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对于很多围棋人来说,可能感受到了世界观的崩塌。谷歌AlphaGo在人机对战中连续两次战胜李世石,棋局的进程通过各种途径席卷全世界。
从目前情况来看,李世石所代表的人类智慧似乎不太乐观。昨天可能是在局中优势情况下的松懈而痛失好局。而今天,虽然开局李世乭略占先机,但随着比赛的不断深入,逐渐就丧失了优势。进入终盘时,人机思考的时间差距已经扩大到25分钟,最后李世石再一次败下阵来。这不禁让人担心,在这5局比赛中,人类智慧会不会赢一局。更有人声称,从此人类再也战胜不了计算机了。
人机世纪大战是这两天关注度最高的新闻热点事件,从某种程度来讲,甚至是人工智能挑战人类智慧的最后高地,这绝不只是对围棋界的冲击,这是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大事件。
而我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这件事,但也与此事有所关联。我要说的是我的“象棋生涯”。
我出生在农村,大别山腹地的一个小村子。我家在半山腰上,那时候的乡村是闭塞的,愚昧的,与世隔绝。所有和文化沾边的事情都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都是泥巴地里长大的,全然不知象棋为何物。
记得有一年的夏天,应该是1990年左右。有一天中午我和爷爷躲在我家葡萄树架下面乘凉,突然爷爷跟我说要教我下象棋。
象棋!我以前没听说过啊。孩子好奇的天性促使我来了兴趣。
说到爷爷。我爷爷是我们那一片的“文化人”,喜欢读书,也读过不少书。年少时代在外求学,那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还没有结束。年轻的爷爷在一次日军飞机轰炸过程中被投下的炸弹震聋了耳朵,从此断绝了上学路。但是他会写毛笔字,而且写的不错。每年过年的时候,上屋下屋的邻居都会请他写对联。
那是他每年最高兴的时候。人生在世,被需求其实是最开心的事情。
书归正传。我说家里没有象棋啊。
爷爷说不怕,把你折的那些“鳖”(岳西小孩的玩具,用纸折成正方形的样子)拿过来。然后又让我拿来一只蓝色墨水钢笔和一只黑色墨水钢笔。那可是我最爱的两只钢笔啊,也是那个时代最流行最时尚的钢笔。我央求母亲好久才给我买的。尤其是那支蓝色墨水钢笔,在我身上种下了深深的烙印。见过我的人都知道,我脸上有颗蓝色的痣,那就是拜这只钢笔所赐。
爷爷用蓝色和黑色的钢笔在“纸鳖”上分别写上字,爷爷说这是帅,这是将。。。。教我一一对应起来。然后又找来一张废弃的报纸,用毛笔工整的画了一个棋盘。中间是楚河汉界。一边画一边跟我讲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没错,这就是我的第一副象棋。别人的都是红黑子,我的蓝黑子。而且还是纸折的。
画好后就正式开始了,爷爷帮我摆好棋盘,教我开局,教我通用规则,什么象飞田字,马跨斜日,车走直路。。。
我那时候什么也不懂,稀里糊涂的跟着背。两袋烟的时间下来,我脑袋里就已经完全是浆糊状,刚刚起来的兴趣就这样丧失殆尽了。适逢小伙伴过来喊我去放牛,我得大赦般飞奔而去。
后来很多个夏天,爷爷都会教我下棋。他说下象棋可以拓宽的视野,可以变聪明,可以考高分(我信了才怪,小学每次都考五六十分,在及格线上晃荡,我妈老担心我考不上初中)。每次我都是敷衍了事,只记住了基本的规则和套路,其他什么也没记住,三下五除二,我就缴械投降了。
后来,爷爷也经不住摇头,孺子不可教也!
从此,再不提学棋之事。
等我年岁渐长,才明白些许象棋的好处,而那时,我的爷爷却已仙逝而去,再也没有机会和他对弈了。
有了这段经历,我对象棋虽无所成,但是偶尔也关注。到了大学时代,不少同学没事经常聚在一起下象棋。我也从图书馆找来象棋经典之类的书籍刻苦钻研,以期有朝一日终成一代大师,从此一统江湖。
书看多了,棋艺没什么长进,但思想境界高多了,可就有讲究了。轻易我就不出手了。俗话说君子观棋不语,而我作为一个君子,围观了无数次,轻易是不肯发言的。引用马伯庸先生的话说,“待得双方厮杀的差不多了,先“咦”一声,侧头微探,眉头轻扬,待得引起别人注意时,再略摇摇头,幅度不可大,以20到30度为宜。对弈之人看你这副神态,必会好奇心大起,问你说“同学,你也懂棋?”这时你须摆手推辞,说“略懂,略懂”,你越是推辞,别人越是好奇,非要拽着你请教。”
而此时,我就负手而立,慢跺小步,轻移出门,奔食堂而去。再不管背后议论纷纷了。
再一次下象棋,是我第一次去岳父家。这次让我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既然不会,就不要装。
第一次拜访,肯定是要做一些功课的。我问女朋友,爸爸有什么喜好啊。女朋友说喜欢下象棋,我随口就说,我也会啊。
你知道的,祸从口出。第一次见面,坐定之后,女朋友说,你陪我爸下象棋吧。
我说。。。。好啊。。。。
然后,很快,午饭就开始了。
然后,饭后。叔叔,你休息一会吧,不用管我。
从此以后,棋坛上再也没有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