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我们以为幸福就是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可是当我们走在一起时,却觉得依然不够幸福,相反对于那些没有得到的人心心念念总以为幸福在别处。
我们以为目标达成之后就会幸福,可是当目标实现了之后,我们很快就会习以为常,我们来不及细细地品味,就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
也许我们人类是永不知足的动物,我们的幸福都是在别人的眼里的。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我们总以为这些具体问题解决了之后才会幸福,可是一旦所有问题都被解决了,我们立刻就会觉得生活缺乏挑战而觉得无聊,于是我们又会去寻找新的挑战,就这样陷入永无止境的循环之中。
所以,我认为,真正觉得幸福的人是不存在的。当你问任何一个人说:你幸福吗?我想他的回答一定是迟疑的,因为只要他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他就会觉得生活有缺憾,觉得自己还不够幸福。而假如他所有目标都实现了,他也依然不敢肯定他就是那个幸福的人,因为他可能会担心自己今后是一个没有目标的废物。
所以,人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把世俗的成功看成是衡量是否幸福的标准,那么我们永远都是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幸福于我们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所以,要说有幸福,那只能说是一种自我的感觉,没有衡量的标准,这和每个人的精神追求有关。正因为如此,有人住别墅锦衣玉食依然觉得不幸福,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却觉得很幸福。
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幸福感,我们要降低自己的幸福阀值,或者把幸福感建立在精神追求之上,不被大众的幸福标准裹挟。
关于精神的追求,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年轻人的幸福和心爱的人朝朝暮暮,中年人的幸福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对于老则是有一副好身板以及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对于幸福,孔老夫子给自己每个时期定的标准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纵观他的价值观,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精神上的富足,也就是心灵的自由。是的,孔老夫子终其一生追求的都是心灵的自由,直到七十岁的时候做到彻底的超脱,也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应该是孔老夫子心中最高的幸福标准了。
为此,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所以他才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当所有人都在为了拥有更多而趋之若鹜,焦虑不安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能够另辟蹊径,超然物外呢?这或许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是否多于普通人。
我愿意在温饱满足之后,去追求我心中的自由之花。
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