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公司三年没丢过一台笔记本,我们半年少了五台投影仪 —— 同样是管资产,差距咋这么大?直到去对方公司参观才发现,人家早用上了首码RFID 资产管理系统,从盘点到追踪全靠技术发力,难怪资产丢不了。
传统管资产,全靠人盯人。贴条码的设备得挨个扫,仓库货架高了够不着,设备藏柜子里得搬出来,300 件资产两个人扫一下午是常事。更麻烦的是疏漏,去年我们盘点时漏记了两台相机,直到年底审计才发现,早不知被谁借走忘了还。行业数据说,靠人工管资产的企业,年丢失率普遍在 8%-15%,光重复采购就白扔不少钱。
人家用 RFID 系统,第一步就不一样。给每台设备贴个小巧的电子标签,不用对准扫,拿个手持机在旁边走一圈,3 米内的资产信息全进系统,1000 件资产半小时就盘完。上次见他们行政拿设备,刚走到门口,系统就显示:"投影仪未登记带出"—— 原来走廊装了 RFID 通道门,没走审批的设备根本带不出去。
全流程追踪更让人佩服。设备从入库开始,谁领走的、在哪间办公室、啥时候修过,系统里一条线记全了。有次他们找一台旧服务器,点开记录一看,三个月前被调去了车间,导航似的直接找到。我们以前找设备,得翻半年的纸质登记本,常常查到最后不了了之。
抗造的标签也很关键。他们车间的机床贴了抗金属标签,天天沾油污、遭磕碰,扫的时候照样灵敏。不像我们贴的条码,半年就磨得看不清,补标签都补烦了。有次他们仓库漏水,淹了一排文件柜,标签泡了水,拿出来扫还能用,这要是换条码早废了。
成本账算下来更划算。一套基础 RFID 系统,含标签和设备也就万把块,他们 500 件资产改造花了几万块。去年光少丢设备、少重复采购就省了 10 万,半年就回本了。我们去年丢的五台笔记本,加起来够买两套系统了。
现在总算明白,资产丢得多不是人不负责,是方法不对。人工管资产就像用算盘算账,RFID 系统是计算器 —— 不是人不够用心,是技术差距摆在那。人家靠系统把 "人盯人" 变成 "数据盯数据",资产在哪、谁在用、能不能带出去,全在掌控里,自然丢不了。
说到底,不是别家运气好,是人家早用技术堵了漏洞。与其天天催着员工 "看好设备",不如花点心思给资产装个 "电子管家"—— 毕竟少丢一台设备的钱,可能就够把系统装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