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王熙凤(一)
温书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有对王熙凤出场时的精彩描写。
下面我们来看《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描写: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王熙凤出场是先声夺人式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在若大森严的荣囯府谁人放肆?况又是女子的笑声?好奇心陡升。接着,“乃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凤姐出场是又说又笑、放诞无礼。黛玉听的笑声有这样的心里,“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用黛玉初来乍到者的心理描写来展示这先声夺人出场气势,让读者产生好奇,设置了悬念,把凤姐的气场蓄得足足的。同时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声势非凡,别人都屏声静气,她却可以大笑着进来,可见深得贾母的喜爱;也揭示出王熙凤性格的泼辣与圆滑,在贾府权势之重。有这样的描写,才符合她特殊的身份地位,聪明、伶俐、能干、泼辣,“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的凤姐就站在了我们眼前。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对于她的穿着作者先总写一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辉煌”一词写出了色彩的明艳,华丽,“恍若”一词写出了凤姐的光芒让人到了视觉迷离的境界。这是浓墨重彩工笔画似的描绘其外形穿着。“璎珞圈”、头饰、衣服可看出王熙凤的奢侈、华丽、富贵。她身居“管家”要职,有条件,有钱财这样穿着,因为她在贾府中手握着经济大权。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何其“面艳”的凤姐!奢华无比,光彩照人,她这华丽的外表与她后面的为人心狠形成了鲜明对照,反差之大,令人乍舌。正如兴儿所说: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头上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里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为下面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对王熙凤肖像的集中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一个人性格、脾气、心灵都会聚焦在眼睛上,作者用写意的方法写出了王熙凤的特质,抓住外貌特征、气质特点,写出了王熙凤肖像的美艳、凌厉、压倒性气势。“丹凤眼”极言长相俊美,“三角眼”极言性情之厉,是有性格人的特质外现。“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高度概括凝炼的语言将凤姐的长相、气质、气场、性格、灵魂写意般揉合成一个整体。这是王熙凤外貌的写意画,是虚写。前实后虚,这样前后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力的贵妇形象就灵动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红楼梦》第二回,我们通过冷子兴对王熙凤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模样儿。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王熙凤不过”。但这些话语介绍,印象毕竟比较淡薄,不能具体可感,王熙凤一出场,可就鲜活的站立在了大家面前。
作者到此还没有交代这位少妇是谁,接下来是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样的介绍是通过贾母的语言对王熙凤进行侧面描写,既体现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又显现出贾母对她的宠爱。但黛玉依然不知是谁。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二嫂子”,黛玉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因而王熙凤这个名字因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最终交代了出来。
再看凤姐赞黛玉的话语: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里的王熙凤语言可谓是一石多鸟,八面玲珑,博得了“众人”欢心。“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用了“真”字语势加重,溢美之辞,这是直接夸赞黛玉长得漂亮,无人能及,黛玉听了自然高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连用两个“竟”字,把推重赞美推向极致。不像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贾母的亲孙女迎春、探春、惜春都在跟前,听了自然也高兴的,会有“我们是正经主子”的优越感,自信心。况且迎春、探春、惜春的娘邢夫人、王夫人也都在场,他们自然也因会调教女孩而高兴。还有最最主要的是贾母,这是将所有的美、优点都是传承于贾母的观点亮在了大家面前,明确告诉大家,贾母才是美的根本,才是一家之主,才是贾家的核心,当然也是实话实说。还包含有贾母会调教孩子,连外孙女都能传承贾母的精气神。说到底,这是在巧妙地恭维贾母,恭维水平之高令人叹服。这句恭维话既取悦了黛玉,又取悦了迎春、探春、惜春,还取悦了刑夫人、王夫人,最根本的是取悦了贾母,也难怪贾母宠爱凤姐优于他人。到这里王熙凤能说会道,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谄媚逢迎的形象,被绘出其神,做实了“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的说法。
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拭泪,再次以此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怪她不该说这些伤心的话来招她时,他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转化之快令人乍舌,充分表现凤姐的变化是在表演,心口未必一致。说明凤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情商极高,能抓住核心,抓住关键,抓住机遇,步伐稳健,所以升迁快速,这么年轻就握住了贾府的管理实权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总之这一段对王熙凤的描写,让读者按照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听其言的顺序,由外而内,由远及近,由声到形,由形到神,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一步步展开。让我们由起初对王熙凤的纳罕好奇,到被其气势压倒,再到被其话语惊服。到这里,王熙凤就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名字了,而是一个高贵、泼辣、精明能干,大权在握、气场强大的凤姐,是一个活生生、鲜亮亮、灵动动的凤姐站立在了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