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也许你正干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很纠结的话题。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享两个我身边的真实的案例。
昨晚,我被邀请参加了川大头马演讲俱乐部的活动。其中一位演讲者的演讲题目是《喜欢和擅长》。她在演讲中提到,她擅长的事情是可以用来养家糊口的,她喜欢做的却没法支撑她的生活,但她会一直坚持把喜欢做的事情做下去。她很想有一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还能取得收入,养活自己。
各位小伙伴,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呢?
再给大家讲一个我朋友的真实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她以前是做HR的。2011年的时候,她接触到了读书会并开始做读书会,而且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为了提升读书会的带领技巧,她特意去台湾学习读书会的引导技术,拜访了好些台湾读书会界的高人。她完全是出于兴趣爱好做读书会。没想到,现在她把做读书会的兴趣爱好转为主业。
从去年开始,好些企业找她做读书会,而且重复性的采购她的读书会。她一个月就给企业做几次读书会足以养活她自己。这是一个典型的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为主业的案例。
前面给大家说了这么多,也许有朋友要问了,那我现在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我要怎么活出来?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精力导向。我们耳熟能详的是目标导向。要给自己定目标,以目标为中心,围绕着目标努力。
前面我举了两个案例,就是为了引出精力导向的话题。
什么是精力导向呢?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我们如何充分运用我们的精力和现有的资源,把我们自己经营好?
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有10份精力,我们要如何安排我们这10份精力呢?
首先,我们要让自己生存下来,然后寻求发展。
在这10份精力中,我们可以用6份精力去工作,保证我们的生存;用剩下的三份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人脉资源和思路;用最后一份精力总结反省,以求做得更好。这就是6:3:1的精力导向原则。
这个精力导向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需要7到8份精力才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你就用1到2份精力去与外界交流,寻求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圈子,或者做可以扩大你的影响力的事情,用最后一份精力反思总结。或许有些朋友只需要四份精力就可以养活自己,那可以用多余的精力去扩充自己的交际影响圈或兴趣圈,剩下的一份精力做总结。
这就是说6:3:1精力导向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变成7:2:1 或者4:5:1,看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有的人只需要很少的精力就能满足生存需求,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公益,去发展兴趣爱好。这因人而异。
这就是精力导向原则。既保证你自己的生存,又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寻求更好的出路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还时刻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反思总结,让自己越来越精进。
现在再回到当初的问题:干着不喜欢的工作,怎么把自己经营好?
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怎么策划运作了。如果一时半会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坚持把这份工作做好,让自己的生活有保障。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去寻求更好的机会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业余爱好持续坚持下去,让自己非常专业。
如果做业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完全可以支撑自己的生活,那么业余的爱好就可以变成主业。这样我们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可以赚钱养活自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此外,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遇到问题及时寻求解决办法,让自己的人生运作得越来越好。
这就是最基本的精力导向原则。
那有朋友也许有疑惑。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要怎么运用精力导向呢?还是一样的遵循6:3:1的精力导向原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十份精力的安排你自己可以灵活安排,怎么让你的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我想这是你关心的问题。
好些朋友认为自己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你就选一个你自己做起来有感觉比较顺手的事情,一门深入,越做越有感觉,越做越顺,越顺就越有感觉,越有感觉就越开心,就能一直坚持下去。这样,你把整体的被动化为局部的主动,充分发挥你的局部优势,慢慢地,你就会活出来,越活越精彩。
前面我提到的我做读书会朋友的例子,她就是充分发挥了她做读书会的优势,把业余的精力专注做读书会。从2011年到去年2017年,6年来她一直在读书会这个领域深耕。她做得非常专业,口碑非常好。企业有做读书会的需求,大家都推荐她,自然就有她的用武之地。
以前她做读书会只是兴趣爱好,现在做读书会可以赚钱养活自己,这就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这也说明她把自己的精力运用得好,充分运用了业余时间发展了新的兴趣爱好和技能,而且这项技能还能养活自己。我想,很多朋友都希望如此。
希望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既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又能活好。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运用好这个精力导向原则,把自己经营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