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家搬进了政府大院的红砖楼房里,当时家里打了一整面墙的书柜,爸爸把一个红色盖子、深棕色瓶身的大玻璃瓶放在了中间书柜第三层的位置,后面都是他的书。
那是21世纪初,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又丑又“古朴”的瓶子,完全不符合新时代的气质。每次透过书柜的玻璃看到它的时候总觉得实在很奇怪,甚至猜想是不是以前专门用来装什么独门绝命药的。
这个充满武侠色彩的奇异猜想在我小小的脑袋里装了好多年,直到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要搬新家了,在一家人整理书柜的时候,我终于问出了那个简单但又在心里藏了多年的问题:“书柜上面的棕色瓶子是干什么用的啊?”
我第一次见到爸爸把它取了下来,在手里捧着又摸了摸,说道:“这是我小时候用的瓶子了,里面还有个故事,你想不想听?”我兴奋地回答道:“爸爸,你快讲。”爸爸就这样讲起了他和这个瓶子的过去:
“那是1976年,我小学毕业了,初中招生考试成绩还不错,从村里考到了镇上最好的初中。那个年代条件不好,初中非常少,学生都是从各个村走到镇中学上学,一走就是二十几公里的山路。”
“我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当要去学校了,你奶奶就把这个大瓶子拿出来,装好够我吃一个月的腌菜,就这么沉甸甸地一路背到学校去。山路可难走了,路崎岖不平也没有路灯,我每次天不亮就出发,翻过好几个山头,一直到晚上才走到学校。”
“还是因为穷啊,学校里也没有什么吃的,只有馒头,学生们都只能吃馒头。条件好的学生,还可以带一点点腌肉吃,像我这样的,就只能吃腌菜。当时我有个关系很好的同学,家里特别穷,连腌菜都没有,每次吃饭只能啃白馒头,这东西单独吃没滋没味的,吃一两次还好,时间长了哪里受的了。我看着他那样子也挺难受的,虽然我的腌菜也不够吃,但每次都分给他一些,两个人一起吃。”
我说:“那你自己怎么办呢?本来也没啥吃的。”爸爸说:“那也没办法啊,谁让我们俩关系好呢。后来我放假回家以后跟你奶奶讲了这件事,她觉得我做的对,就多做了些腌菜,我就经常背着两瓶腌菜去学校,我们俩一起分着吃,就这么分了三年。”
我急着问爸爸:“那后来呢?"
爸爸笑着说:“我当时考到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他成绩也不错,但是中考比我分数低了一点,去了另一所学校,我们俩就分开了。县里也比镇里更远,我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开始可以坐车,后面还是要自己走。”
我感叹道:“你们那个年代也太难了吧!”
爸爸说:“是啊,还是现在好,生活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我们小时候的梦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都实现了。”
我又想起了腌菜瓶子:“你上高中以后还背腌菜吗?”
爸爸回答道:“上高中就不背了,食堂当时还勉强有点菜吃,只是和现在比肯定差远了,多数时候只有几个青菜来回吃,能吃肉的机会很少。农村人想正经吃点肉只有等过年杀猪了。”
我疑惑地看着爸爸:“这么说来,这个腌菜瓶子你初中毕业就不用了,为什么这么多年还一直留着呢?我没记错的话,你工作以后到现在搬了好几次家吧,瓶子容易碎,带来带去的不麻烦吗?"爸爸拍拍我的背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忆苦思甜’,看到这个瓶子,我就想起那时候的苦日子,才越发地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自己要珍惜啊!”
妈妈听到这里,在一旁笑了起来:“那个年代人人都穷,大家都吃不起菜,都带着腌菜去学校,吃了那么多年,别人早就吃腻了,现在看到腌菜都不动筷子,就你顿顿都要吃,怎么就吃不腻呢?”
爸爸假装严肃地说道:“我就是觉得这东西香,永远吃不腻!”
我狡黠地笑道:“难怪爸爸对腌菜这么狂热,我原来就纳闷,原来‘症结’在这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