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为最常见的知识输入渠道之一,在今天显得越发重要。
但经常有很多朋友说:不知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我看本书吧,不是读完就忘,就是读得特别慢,再不就两者兼有。真不知道那些一年读50本、100本书的人,还能持续输出观点的人,到底是怎么读书的?
是我太笨了?天生记忆力不好?
NO!
如果这么想,恐怕你这辈子都要背着不会读书的标签走路了。
其实,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读者缺少了对阅读规则、阅读方法的研究。
好比一个学员,不知道灯光扣分标准就去考科三了;一个不懂交通规则的人,开着车就冲上了马路。结果可行而知。
高手和普通读者之间的差距就在于,高手会先吃透规则,再实操,效果事半功倍;而不会阅读的人,视规则为无物。结果阅读过程中,很快就遇到各种障碍,走得慢、读得还无比累。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和读书达人的差距,不在天赋,在方法。你可能会问:那会读书的人都是怎么读书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逻辑思维》前知识策划人李源的“源氏读书论”。
01:聪明读书人必备的“二八原则”
李源是《逻辑思维》早起知识策划人。曾经得到点击最高的7大栏目中,就有4个是出自他手。为了做出高质量的输出,他常常要在2周内读完3本书、消化40万字,输出成一篇40-60分钟的讲稿给罗胖加工出品,再接受上百万粉丝的检验。
谈到如何更有效地吸收知识,他提出了自己的独门阅读方法:二八原则。
他认为,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像抽丝一样去精读3位该领域顶级大师的代表作,剩下的书用20%的时间去了解即可。
可以看出,在李源看来,相较于如何阅读,选书更是读者需要花心思去思考的事。
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就像我们说,对于一个尚未成家的人,选择跟谁结婚,比婚后如何经营重要得多,选对是第一要务。
02:读书的正确打开顺序是什么?
很多人看书几乎从不愿花心思在目录、大纲、作者简介、书衣、书评上,书拿到手里就开读,恨不能日读千页。
读书正确的打开姿势是,拿到一本书后,先通过阅读书衣、书封面封底上的介绍,对该书做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时了解下作者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喜好和其他代表作等等。
然后来到该书的目录这块,目录里暗藏着这本书的基本框架,从中你可以看出作者的出版本书的主要意图,你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哪些方面的启示和知识,作者是如何思考的。
重要的是,多数时候,光是看目录的内容分配比重,你就能看出这本书的核心部分集中在哪几个章节。
03:构建自己的阅读系统
我们说,学习的东西如果不能被应用于实践,就只是知识;而读过的东西,如果不能在我们的脑海中长期停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那阅读就与没读无异。
如何让我们阅读过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新概念:构建自己的阅读系统。系统化地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由无序的片和点,连成有机的面。
比如,为了彻底掌握高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除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还专门找到与之相关的《越读者》、《学习的革命》、《如何高效学习》、《学习之道》等书来读。通过不同的视角、不同层次的阅读,去深层次地解读高效阅读这件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用,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