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曾指出,社会出现了向游戏空间“大规模迁移”的现象。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3亿人在游戏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新生代主力军”,他们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全部历程,伴随着多屏幕、视频游戏、社交网络、游戏主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许多孩子因此沉迷于游戏,而其父母则对这些游戏咬牙切齿。然而,凡事都逃不过“真香”定律。
不得不承认,游戏的确很有趣,少青中老年各有各的游戏乐趣,老一辈的棋牌麻将,中年一代的魔兽世界,少一辈的王者荣耀,各有各的乐子,各有各的圈子。
面对互联网原住民,想强硬将学习与游戏割裂开显然不现实,更应考量有怎样的方式方法让我们可以像享受游戏一般,享受学习!
这种“游戏化学习”的方式,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很多教育培训机构都说自己是游戏化教学,将欢乐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快乐学习。
但究竟什么是游戏化,很多人可能只是一知半解,这不仅得搞清楚“游戏”与“游戏化”之间的微妙差异,更要有深厚的实践经验与专业功底,不过归根结底,目的是得让学习变得更“好玩”。
这听起来很简单,许多学习和企业也都在实践“游戏化”,但正如高德纳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所讲:80%引入游戏化的应用都因其低劣的设计,导致最终走向失败,可谓是知易行难。
比方说一些阅读App,给读者设置了阅读奖励,比如给钱、给积分、给勋章,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
这便是我们之前提到过挤出效应:外在奖励会挤压玩家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说,本来好玩的事,当它的外在奖励是实实在在、可预期、有条件时,内在动机就会慢慢消散,渐渐很难在这件事本身体会到乐趣。
这是因为,它暗示这件事唯一值得去做的理由,是获得那个所谓的奖励。
不久后,潜意识会认为,阅读的本质是不愉快的,不然干嘛奖励我呢?而外在的奖励,越来越被视为理所当然,也成为越来越差的替代品,只能为我们带来微不足道的乐趣。
为了避免掉入诸如此类的“游戏化”陷阱
在这本《游戏,让学习成瘾》中,作者卡尔 M.卡普将从游戏化的定义再到案例等方方面面,讲述游戏化的误区与效用,让我们将游戏化力量与学习更好的结合起来,包括学校教育、员工培训、个人学习等。
什么是游戏?
作者借用了《趣味理论》一书中的观点:游戏是一个系统,玩家们在其中执着于抽象的任务,任务由规则、互动性和反馈界定,产出量化结果,并经常伴有情绪反应。
也就是说,在游戏的挑战中,一次次的快速反馈和及时互动,深深吸引了游戏玩家,而游戏的挑战由游戏规则界定,将所有这些置于游戏系统内,引发玩家的情绪反应,最终在一个抽象环境中凝结出量化的结果。
这与我们之间提到的《游戏4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与自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愿是游戏的前提,没有人是被逼着玩游戏的,而游戏目标加上规则的限制,就有了挑战的难度与意义,在这其中,快速反馈和及时互动,进一步引发玩家的情绪反应,让我们在游戏的世界中欲罢不能!
而游戏化,即是:采用游戏机制、美学和游戏思维手段吸引玩家,鼓励行为,以此促进学习和解决问题。
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游戏思维,决定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是否能真正游戏化。
比如跑步,一开始很难坚持成习惯,但是效仿运动App,加入些成就元素,例如连续4周跑步勋章,立刻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满足了人们的能力需求与关系需求。
亦或是在运动中加入社交元素、挑战目标与排名机制等竞争元素,立刻激发了人们与生俱来的竞争天性。
这种游戏思维的运用,让玩家不断向目标发起挑战,变得更强更优秀,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游戏的元素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游戏令人爱不释手,而另一些却让人略微尝试下就不再继续呢?这些问题的答案,指向了游戏的核心元素,适当的核心元素运用,将对游戏的趣味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单一的游戏元素难堪此重任,得运用好各元素间的互动关系,才能令游戏富有魅力。
作者列举了9种游戏元素,我们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游戏的核心元素,是游戏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类是延展元素,增添了游戏的可玩性与可控性。
先从游戏的核心元素讲起,与之前讲述过的《游戏改变世界》有些许相似之处。
一,目标:游戏的终点,就是游戏的目标
这也是玩耍和游戏的区别所在,两个孩子间,一旦有人说:“我肯定能比你先跑到游乐场!”瞬间,玩耍到此结束,而游戏因此开始。
目标,用极其简单的方式,为游戏注入意义,专注和可衡量的结果,这让我们可以将最终目标切分成一系列小目标,将大目标变成非常具体、清晰、明确的任务。
制定学习的目标也是一样,例如,未来6个月需要完成11880个单词的记忆,分解到每一天就是66个单词,这样,我们只需要每日按照具体要求,将眼前的阶段性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即可。
二,规则:为玩家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作出限制
每个游戏都有规则的,规则是底线,如果想赢,就得遵守规则。
规则的限制,是可控性与可玩性的前提,不仅消除或限制了达成目标最简单方式,也让游戏不至于变得无趣,推动玩家在限制中探索未知可能空间。
比方说倒计时,就是一种时间限制,以此激励玩家沉下心来,迫不及待地采取行动,行动加快,压力上升。
拿学习的考试做例子,若考试无规则,那作弊就没有相应的规范与惩罚,考试的体系将土崩瓦解,变得毫无意义。
当然,游戏规则也不能太多太繁琐,得简单明了,否则会有许多玩家懒得尝试,像各大平台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就被戏谑地称为“算术题”,原因是这些优惠和补贴的规则太复杂,得缜密的数学计算才能得到最优解,让“购物狂欢节”不再是乐趣,更多成了一种煎熬。
三,关系:冲突、竞争和合作
●冲突:在玩家有利益冲突,且可直接相互干扰时,例如:双人对战游戏,玩家间可互相攻击,直至一方死亡,则另一方胜利。
●竞争:在玩家有利益冲突,但无法直接相互干扰时,例如:赛跑,运动员不能互相干扰,每个人都专注于以最佳状态完成任务,只要比对手更快,就能赢得比赛!
考试也是一种竞争,考生之间无法互相干扰,每个人只需专注于分数比其他考生好,就能赢得考试!
●合作:与其他玩家一起努力,以此达成更好的结果,例如:魔兽世界,玩家可互相对战,亦可组建团队,共同完成特定任务。学习上常见的合作是学习小组,小组内部成员互帮互助,团结共进。
一个好的关系构建,应如魔兽世界一般,交叉运用这三种让玩家恋恋不舍的情景。
四,即时反馈:告诉玩家距离实现目标有多远
这是玩家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即时反馈不仅告诉玩家,对于目标,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还像是一种承诺,让玩家相信目标是可达成的,而且玩家越努力,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给了我们持续玩下去的动力。
但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很难看到自己努力的直接影响,天天加班到底什么时候能升职加薪,天天学习到底能不能认知升级?能不能考上好学校?可能只能通过季度的KPI或是期中考试才能了解自己的情况,这种几个月一次的反馈,相比游戏以毫秒为单位的反馈,实在是太慢了!
这导致我们很难弄清努力是否有所成效,是否需要调整,太多的问号冒上心头,让我们或多或少的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五,反复游戏:允许玩家以最小的代价失败
游戏中的“再来一局”,或是重新开始,是游戏非常重要的要素,它赋予玩家可失败的权限,让玩家的心态轻松许多,会去探索更多达成目标的方式方法,尽情挥洒好奇心。
这种可失败,让玩家对失败有充足心理准备,期待着从失败中学到经验教训,收获成长。
反之,如果游戏全程没有任何的失利与失败,玩家感受不到胜利的喜悦,只有先失败几次,最后一举成功,才能在胜利的瞬间注入胜利的成就感!
反观现实的学习,试错成本太高,高考失利一次,再重考就是整整一年,创业失败一次,轻则积蓄全无,重则欠债累累,妻离子散...
以上是游戏的核心元素,是构建游戏的重中之重,若想进一步提升游戏的体验,可以借助以下几项延展元素:
一,美学:艺术、美感和视觉元素
正所谓,“颜值即正义”,颜值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比如:苹果手机,当初之所以能起死回生乃至走向巅峰,离不开乔布斯顶级的艺术品位和对产品工艺上偏执的追求、极致的简约。哪怕只是包装,也得让消费者在上手时感受到视觉冲击,在打开包装的过程中充满愉悦的体验。
当然了,颜值即正义,却不是终极正义,在产品上,好看的颜值确实能让人产生首次购买尝试的意愿,但是否重复购买,就得凭产品的质量了。游戏也是如此,好看的颜值能让人更乐意尝试,但是否愿意一直玩下去,还得看游戏的内核是否足够令人欲罢不能。
二,兴趣曲线:各类兴趣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与连贯性
意思是说,通过对游戏进程中的事件排序,以此吸引和保持玩家的注意力。
以学习为例,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大学,这就是一种按学习难度排序的兴趣曲线,如果不安排好,比如说调整成幼儿园之后上高中,之后再去上小学,这就乱套了,因为难度变化得太大,只会让学生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那恰当的兴趣曲线应该怎么打造呢?拿学习为例,得把握几个关键点:
1)起点,即学员开始学习时,得自身对学习内容或目标有一定程度的兴趣,否则来都不会来。这里的兴趣可以理解为动机,动机分两种:一是,内在动机:被内心的渴望驱使的,重点在于“我想!”;二是,外在动机:也就是来自外部的动力,重点在于“我不得不做”。
举个例子,现在有人拿着手枪顶着你的头顶,逼着你看完这篇文章,这时你的内在动机是“我想-活下去”,从而有了外在动机:“我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看完”。
2)峰值定律 - 高潮与结尾,意思是:如果在一段历程的高峰和结尾时,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这是由于我们的大脑记不住所有,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正能留在记忆中的往往只剩下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相比与整体过程的琐碎回忆,高潮和结尾更能被我们所记住,因此会成为我们对整段经历的回忆。
课程的打磨也是如此,得精雕细刻,让学员的兴趣不仅持续地提升,还能冒出兴趣高点,再留下一个精彩的结尾,让学员离开课堂时仍意犹未尽,才能将所学知识深深印刻在其脑海中。
三,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你可能已经忘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却能回想起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
同样,在金山打字通的打字学习上,仅仅是加上一个打地鼠的游戏背景,就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练习打字变得有趣了起来!
上星期单独写过一篇文章讲述这部分内容,有兴趣可点击查阅:《巧用点数、徽章与排行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是游戏的9大元素,只有深刻拿捏好各元素间的尺度与交互,建立清晰具体的目标与相应的规则,并加以适当的激励与容忍一定程度的失败,才可以打造强有力的学习体验,利用游戏化的元素确保更扎实的学习成果。
明日再好好聊聊,如何将游戏化的元素与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进行匹配。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