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拾整理家务,角落里竞发现一堆信件,那是十几年前学生时代与亲友的往来书信,大部分都发潮泛黄了,很多内容都残缺不清。时间飞逝,不知不觉经历时代的变迁。一二十年前,人们仍然在用沿袭了几千年古老的书信方式传情。而如今互联网时代,估计年轻一代都不知道写信是何物,都没见过邮戳信箱这些“老古董”吧。
想起唐朝诗人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
1.云中谁寄锦书来
何尝不是如此,从收信者角度,或许是另一番的情感经历。试想,在漫长而焦急的期待中,突然有一天邮差敲响你的家门。当你从邮差手中接过这封旅行千里的信笺,很多时候可能你会因为兴奋过度,以至于忘了对辛苦的邮差说一声感谢。或许邮差都已经习惯于此,报以微笑后悄悄离去。
此时你如获至宝,迅速而又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信笺散发淡淡墨香,熟悉的字迹,倾述着方块字传递的远方思念,脑海浮现出对方的模样及一幕幕往事,倍感亲切。有时一遍根本就看不够,重头再来,一遍,两遍……久久也不释手,不断回味。
写到此,突然觉得这个场景依然存在,并未消失。像什么,现在网购后取快递、收快递,是不是也是类似的动作和心情?而且快递包装还可狂撕,快哉!
时代变了,对美好事物期待的心情未变。
2.欲寄彩笺兼尺素
其实对于书信来说,无论文字多寡,承载的情谊一样的。因为过去通信不易,书信往往被书写者经过精心的组织、设计、书写,充满仪式感。往往一封家书一封书信就是一部创作精良的作品,如千古流传的伯远帖,如傅雷家书,如曾国藩家书等。有时主人还在上面随手来几幅写意的涂鸦,或是捎带一两件纪念品(如明信片、书签、植物标本等)一同寄上。可看,可玩,可感,实在而厚实,弥足而珍贵。时光流逝,这些信件也将记录岁月的印迹,轻轻尺素,绵长记忆。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给亲友伯远书写信札,行笔自然流畅,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
社会是要往前发展的,高铁、飞机让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前所未有的亲近,我们有了手机、微信、邮箱,通信变得极为便捷。在角落集尘的书信成为时代记忆的载体,书信的内容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更多的是回望过去,让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人生多几分回忆,心灵就会多一份归属,生活就会多一份期望,多一份向前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