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课,我的顺序是普心和心生一起,虽然北师的大纲中没有普心这本书,但是他的知识体系是比较系统的,而且是心理学的入门书籍,所以也需要去进行学习。
因为早期只需要学习专业课和英语,时间是比较宽裕的,所以我就把普心和心生一起学习了。我当时是上午学普心,下午学习心生,学习方式是读书+做框架,然后听课来进行查漏补缺。
这两本书学完之后,我进行了统计的学习,因为实验和测量中也会涉及到一些计算和统计的内容,所以需要先学统计来打基础。统计的话我自己是没有看书,我只听了课并且做了框架。第一遍统计学完我还有点云里雾里的,不过也不用着急,后面经过第二轮第三轮的学习,统计的知识就掌握的差不多了,学完统计大约是4月中旬,因为实验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少,所以我差不多是同时学习的实验和测量。
我本科当时还有课,所以我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状态来决定一天学多少,如果状态不好,我就至少要学习一章实验。如果状态不错,时间也比较宽裕,我就会学习一章实验加上一章测量,这两本书的学习方式依然是总结框架的形式。
人格这本书我是最后学习的,大家需要关注一下每年的大纲,因为是有可能更换参考书的,但是如果你已经开始学习了也不用担心,因为知识都是相通的。
下面是我的总体复习进程:
3~5月我做的事情英语主要是背单词和学习长难句;
5月中旬开始我尝试做阅读,是从2000年真题开始做的,也听了一些阅读的课程。
专业课方面就是第一轮过完,列框架。
6月的时候专业课也进行了第二轮的复习,我是又做了一次框架,比第一轮的框架列得更详细,这样可以让我梳理知识,也方便我发现自己哪里理解的还不够透彻,然后我就会再去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这个阶段我还进行了刷题,但是刷的是那种依照章节来做的题,建议大家不要太早去做真题,真题最好留在后面来进行模拟。
8月就加入了政治的学习。
9~12月专业课方面,主要是背诵和查漏补缺,以及在冲刺阶段进行模拟,英语在11、12月进行了作文的练习和整体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