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人做饭,家家户户都用木桶蒸饭。饭甑的上盖,是竹子编织的竹盖子,村人称之为“甑盖”。新添了子孙,意味着“甑盖”里面又要多蒸上一些米饭了,所以“甑盖”又意味添了新人。
“潭水”村子里,有这样一个客家习俗。但凡村里人家,新添了子孙后代,第二年元宵节之前,往往会选一个吉祥的好日子,新添了子孙的人家,便会大开家门,欢迎全村的男女老少,前去喝添丁的“甑盖酒”。我们称这习俗为“打甑盖”,通过喝“甑盖酒”,一道分享主人家的好福气。
做“甑盖酒”的那个晚上,主人家的外戚亲朋,便会送来七八对,细竹丝扎好的大红灯笼。那彩色的红灯笼,尤其花样百出,一对又一双,红艳又喜庆。红灯笼罩着一圈红绿相间的彩纸,剪出错落有致的镂空图纹,分外的漂亮,尤其好看,特别吸引孩童们好奇的小眼睛。
七彩的大红灯笼,挂在主人家房梁下,里面插有一枝枝的红蜡烛,火红的烛光,映着镂空的灯笼彩纸,形态万千,里外一片红艳。谁见着了,都得说起这些灯笼做得漂亮。可惜现在竹纸红灯笼手艺失传了,整个东山坝镇子,也没几个人,还能做出那镂空的七彩大红灯笼。
主人家门前,一字排开,六七个大大的陶泥罐,里面盛满了家酿的糯米酒,酒早已温热好了。酒桌上,摆满了一桌子的红皮花生、绿皮豆子、金黄色泽的油炸果子,等着客人来上桌。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那一夜,不只是“甑盖酒”主人家的喜庆日子,还是村子里孩童们欢快的节日。
全村子里的人,一群又一群,一伙又一伙,从乡间各处的小路上,热热闹闹地走来,围在“甑盖酒”主人门前的大八仙桌旁。大人与大人坐一起,小孩子与小孩围一堆。各自找来三五好友,团团围坐,挤靠在一起,甘甜清香的糯米酒,入喉醇厚芬芳,就着满桌子的花生豆子,口齿生香,倾心满怀,一个个的脸上,全都挂满了开怀的笑意与微微的醉态。
酒桌子上的村邻们,一旦开怀畅饮起来,便不再停歇,你来我往,一碗接一碗,豪爽又霸气,毫无保留,不会节制,一个个喝得痛痛快快的,欢欢喜喜的,如同那一夜,自己就是一个不会醉的老酒仙。
大红灯笼高高挂,欢天喜地添新人,好一派喜庆热闹的欢愉之景,主客都很兴奋,分不清哪个是主人,哪个是来客。
打“甑盖酒”的主人,除了全心尽力伺候好客人,招呼他们吃好、喝好以外,还得留意着时间,只待良辰吉时一到,主人家便会神铳轰响,燃放起又圆又大的电光鞭炮。那热热闹闹的爆竹声,混杂着喝酒兴致起来了的吵闹声,混杂一起,来给主人祝福了,祝福他们一家的好运气、好兆头。
那一夜,定会有一些村子里年岁较大的长者,火力十足的年轻后生,还有正当年的粗壮庄稼汉,一次又一次,在主人盛情邀请下,又重新围拢于新拼起来的大方桌前,吟唱两套内容不一的划拳行令歌谣:
(歌谣一)
两时两点钟啊,三时三发财啊
二巴子发财,是两点钟啊
三时三发财啊,两时两点钟
全福寿啊,福寿全,四季花开
全福寿啊,福寿全,都来了啊
……
(歌谣二:祝福新添的丁)
抖班呀丁打,双呀优发令
三兴给了四明哥,四季献花灯
五阿哥呀,五福又临门
啊六呀,六逢春
七桥给八马,九呀九魁首
又起一名,给了十全哥(新添小孩)
全福寿啊,福寿全,四季花开
全福寿啊,福寿全,都来了啊
……
那些酒喝多了的人,划拳吟唱声特别的大,喝酒的样子亦是豪情万丈,一个个脸红脖子粗,胡喝海喝,也没几个会喝醉的,好似他们喝的不是酒,喝的只是倾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