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前最重要的事、30岁之前最重要的事、30岁之前最重要的事······面对30岁,你恐惧吗?焦虑吗?
看到这个主题,我在回想1个月前我自己也踏进30岁的新征程。我发现,其实还好呢~相比前1年前,我更加淡定了,因为我内心笃定,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了。我不再为我衰老的容貌、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再焦虑了。今年30岁,我给自己的礼物就是梦想清单,天马行空地去想未来3年,我要什么疯狂的想法,比如去跳伞、做一场300人的线下分享、组织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社群、职业访谈100位互联网牛人,拥有一套我名下的房子、出一本书、看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以我现在的能力,很多梦想都真的只是发发白日梦,不过想想也不用钱的,万一实现我就大赚了,哈哈哈~~我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希望,因为我坚持每天进步0.01。
我特别喜欢周杰伦的《蜗牛》,因为我觉得我出身太卑微了,我需要我的努力,脚踏实地地沉下来,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小小的天留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周杰伦 《蜗牛》
Grace——《30岁前最重要的事》
【精彩分享】:
1、输入:大量阅读人事物,收集活法和方法论
2、处理:创建认知框架,不断更新和迭代
3、输出:量化产出,产品化个人品牌
【感悟】:
今天活动现场,有一个小伙伴问我,因为的确是看着我成长非常棒,然后想一睹Grace的风采。真的,我觉得Grace太棒了,有几个点深深地影响着我:“没有就去创造”,“读书是可以改命的”。今天听到Grace的个人成长故事,我自己也特别感同身受,这也是我与她产生这么多共鸣的地方。曾经,我觉得那些道理我听过呀,我都懂啊,只是我不会用而已。现在看来,也挺可爱的,真的是头脑简单的货儿。现在慢慢从阅读、现实生活发现,那句话是别人背后所有故事的浓缩和感悟。输入、处理、输出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学习路径。在知识的洪流时代,把知识学为己用才是王道,输出再倒逼输入,人得到奖赏后,就会慢慢形成习惯回路。突然想起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是非常有道理的。
【下一步行动】
1、保持大量的输入,不限于书本、日常生活的点滴,人。善于总结和归纳,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请坚信: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关于阅读书,把今年阅读100本书,继续实践,到目前为止已阅读25本,注意做好阅读计划,尽可能采用主题阅读,过去今个月的情况有点是看到哪一本就读哪一本,没有形成对一个概念和一个主题的深入学习。关于阅读事,每天坚持记录小确幸,对当天发生的点滴进行复盘反思,细节决定一切,态度决定成败。关于阅读人,带着一种收集活法,阅读别人的心态与人沟通,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别人。践行100位互联网牛人的职业访谈,真心觉得自己还挺懒的,这个项目一直迟迟没有行动,看来要给自己狠招了,外包监督法估计还挺管用的。
2、处理知识,创建认知框架,想到古典老师讲过的知识晶体。为什么碳和钻石都是同样一种物质,但是价格有天渊之别呢?钻石其实是一种密度相当高的碳结晶体。用框架式思维去思考问题,有利于知识的深刻认知和理解。通过主题学习,借助思维导图、写作等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定要记住:用脑主动思考!
3、输出:教就是最好的学。通过文档输出、知识分享,每一次都是对处理知识进行一次梳理的过程。量入为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分享,一次又一次的总结复盘,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牢固,同时也可以做一位知识的分享者传播者,还可以打造自己个人品牌,太一举多得了。创建每天进步0.01分享社区,每周邀请大咖小咖给我们分享。
【今日金句】
没有就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