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一念之差两个世界
若是能善待我的世界,这个世界大抵上可以给我足够的善待,宽容我的世界,我的世界能够给我足够的宽容,若是认真对待我的生活,同样的我的世界会非常认真的对待我。我一直相信自己,相信世界,认为每个人都是好的,只是有些人被自己迷惑了,需要人去指导点化。宽容大度的心态是需要每个都有的品性,宽容了他人等于善待了自己。比如不要计较眼前得失,而要把眼光放长,耐心的等待时间给的回报或者选择快乐而无需回报,能够做到这样的品性,可以说也是一种成功。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物,那么那些事物其实也是就生命和灵魂的,它会反过来回馈与我。比如认真的爱自己,只有学会了爱自己,才可能爱上其他的一切事物,因为自己才是根本嘛。比如,认真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友,和陪伴。这些都是很普通很简单的道理,往往被我们大多数人无视,甚至忽略,所谓公开的秘密不过如此。
观念是塑造我世界的重要因素,自证预言的力量之强大。比如当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危害时,他才损害你的身体健康,其实不然,有害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与观念的组合。讲个小故事,一群人绑架了一个人,受害人被绑在椅子上蒙上双眼,绑匪用冰凉的刀背划了一下受害人的手腕,并拧开水龙头。受害人最后死了,听到滴答声误以为是自己血液滴落的声音,好像是真的失血过多而死一样,被自己的错误观念致死。很多客观上不存在的事物,由于主观上存在一个概念,于是就认为那东西好像真实存在一样。比如伽利略,发现的重力加速度,现在已经不存在的概念“燃素”过去人们不知道有些东西可以燃烧,有些东西不能燃烧,也不知道空气中存在氧气,编造一个燃素的概念,来解释未知的事情。再比如我们常说的上火,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概念,你怎么去跟一个国外的人解释上火了,无非就是发炎了嘛,这个概念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话可以查证。
可见概念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能做的就是重复不断的梳理那些正确的概念,让这些概念像本能一样的植入到大脑,才可以被自如地灵活运用。比如,注意力,付费,元认知,刻意练习,自我驱动力,刚需,这个世界,贵人,落后,多维竞争,别人的好,人生的枷锁,生活的根基,正确的价值,错过,万能钥匙,坚持,错过,命运,朋友,需求,还没喜欢上,求助……最后什么时候忘记了这些概念,也许就真的成功了,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秘籍,刚开始照着套路套路连,什么时候忘记了这些招数套路,形成的威力是巨大的,所谓无招胜有招就是如此。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已,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甚至是有灵魂的……我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并且它竟然可以做到这样,它总是能够向你证明你是对的,即便在你事实上错的离谱的情况下……一念之差两个世界。比如一个内心善良的人,更可能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善良的,那么反过来,这个世界的周遭在你身上折射出来的同样是善良的世界,若是一个邪恶的人,我相信它的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没那么好的。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我们要知道客观存在的世界,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改变的,只有我改变对它的态度,你的世界随之马上改变。自认为身边出现的事儿,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有没有问题,若有问题,出现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做出怎样的策略来改善,达到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目的,若不是自己的问题查找问题本质原因,吸取失败教训经验。有时会受到他人的攻击,恶意相对,利用心智的力量来解决他,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盲目的乐观,因为这一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你必须有勇气主动的跳进大坑里,然后再想尽一切办法爬出来,即便在孑然一身的情况下。若这个问题能解决,未来的你还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吗?盲目的乐观,盲目的乐观,盲目的乐观。
要淡定的相信一个残缺的世界,总是可以至少容下一个残缺的人。做到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绝对不与人展开撕逼大战。当人做了一些决定,其结果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机会所有的人都会不自觉的想,他这明显故意的,他就是跟我作对,等一系列错误的想法。殊不知事实上并非如此的啊,想想自己一定也有无意伤害对方的时候,会感觉到内疚甚至负罪感。因为是无意的嘛,若是被误会想想心理的委屈有多难受,所以遇到事情,真诚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朋友圈常刷的少些套路,多点真诚,往往是调侃的,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的。所以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主动的去真诚沟通,不夸大,不隐瞒的告诉对方自己受到了怎样的伤害,自己也有不小心伤害对方的时候,不必过于自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等等
人之初性本善(恶)。善恶的选择一方面塑造了自己,与此同时塑造了自己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是善是恶,其实是那个自我选择的镜像而已。周围人对你的反应其实是自己人在他们身上的投影。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都是基于同样的道理。想想自己周围的人更多的是忽略自己,不敢轻易接近,以至于所有的事情都不会主动告诉我,干什么事情都不会主动叫上我,没有人愿意主动跟我聊天。我想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往他们那样,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的正确,无足够的底气与我交谈,并且内心中由于比较嫉妒的心理再给自己本来就不清晰的眼睛,蒙上一层薄纱而不自知。看我这个人也就那样,无所事事,每天乐呵呵的也没啥事儿。表现出来的是高冷,孤僻,特立独行。其实如果敞开了心,跟我聊天,有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所谓,终身学习,有种,有趣儿,有料。
活在未来,其实越是优秀的人,越倾向于选择友善真诚的态度。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各种觉得重要的品性。比如我们读人物传纪,更多的是为了了解这个大人物身上有什么样的品格特性,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拿过来用在自己身上就好,但是别忘了,物极必反,那个谁说过,如果能看到一个事情的极度正面,和极度的反面,最终还知道怎么最。这就是什么什么,想不起来又懒得查。自己参与的各种各样的读书会,社区,线下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等等,也是为了接触到更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无法言表的东西,最好的教育,我想应该就是言传身教。
自证预言,其实就是向内心去求,让正确的事情自然的发生,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贵人——意外好运是有可能创造的
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装扮的干净利索,昂首挺胸,不卑不亢。与官员打交道时,逻辑清晰地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不啰嗦,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对方我是来按规矩办事儿的,并且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办成,有问题就问,会得到耐心的解答,并且会得到意外的帮助,使其办事高效顺利。
遇到贵人从来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成为自己的贵人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最终成为了自己的贵人,它不会轻易离你而去,更不会让自己失望。遇到贵人一定程度上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自己是一位贵人,生活这面镜子会让自己遇到更多的贵人。不优秀就没有有效的社交。自己还不是贵人,生活中,若是有人真诚的向我提出帮助,我会在判别帮助的本质原因后,会给予帮助,而不是盲目的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从来都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懂得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不轻易的去寻求帮助。
由于小时候父母的教育不得当,或者他们的观念都是错误的,造成自己一些认知偏差,后面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麻烦,解决方法治标不治本,我们只有跟着笑来老师一周一个的更新概念,升级操作系统,遇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比如可以把失败改为暂时不成功,讨厌改为还没喜欢上,这样是可以得到正能量一些,也不会那么僵硬刚直。再比如情商差,其实就是脑力不够,所以思考不全面不深入而出现了不良后果。再一次强调了,大脑中正确概念的重要性。
预测未来,如果一个道理客观上正确,过去成立,现在它还成立,那么未来它还是能够成立的。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的多,如果一件事情是错误的,效率越高后果越严重,若是正确的事情,即便是拖拉一些最后把它完成了,那么这样也会得到正反馈。比如自己每天早晚两次坐享,运动,反思日记,写作,学习新的概念,记单词。等等都是正确的事情,虽然不知道做的这样将来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那么既然是正确的,我就硬着头皮去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再比如小时候学习到的古文,卖油翁说——无它手熟尔,和现在的精尽管理,一万小时定律,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嘛。所以说,越是朴素的道理越是永恒,只是被我们大多数人忽略无视。类似的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预测未来,需要思考长远,能否考虑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事情,制定策略,耐心验证,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提炼。
贵人的一些品质,1优秀的人一般都是积极乐观的,这点上自己可以做的到,2成为自己的贵人让自己更优秀,在路上。3乐于帮助他人进步,部分做到,了解他人真正的需求也是一种能力,而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比如自己,现在还不知道。4那些优秀的,值得尊重的人,自己的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人,想反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值得尊重的人,当然有可能是错误的,别人怎么看也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盲目的乐观。5不给他人制造负担,自己从来都是有同情心的人,一直践行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当然也有忘记的时候,做的不得当的地方。6乐于分享的人,对于身边的人来说,自己从来不善于分享什么东西给他人,但陌生人我会更善于分享一些自己的一些事物出来,这样的原因是由于家庭教育造成的,从小到大就一直跟父母关系不好。现在在慢慢的改善当中,未来一年会有巨大的改观。7不耻于求助的人,自己这方面做的最差,负分滚粗。原因是错误的认为求助就是等于麻烦别人,这也是我孤僻的原因之一,总是认为一切都是自己能解决的,而不知道如果发出求助,可以提高效率,收获友情建立关系,这是我一个重大性格缺陷,未来需要慢慢改观,昂首挺胸,不卑不亢,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不啰嗦。后面会单独的说说求助的艺术。8求助时不宜仅用金钱为回报,帮助他人不宜收取金钱回报。这一方面自己做的还算OK,别人遇到麻烦时举手之劳的事儿,对方会邀请吃饭以表感谢,但大部分都是好言相劝的,请求别人帮助很少,这方面经验严重不足,以后还需要不断的去尝试向别人提出求助。9贵人不一定为牛人,贵人都是以和为贵,懂得独贵贵不如众贵贵的道理。比如村里红白喜事儿的主事者,在村里有有一定的威望,被尊敬。自己这方面为零,因为做的还不够优秀,还没有成为自己的贵人,后者更不用说了。10人们的成功源自于更多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过来若是很多人不希望看到他成功,那么他很难得到贵人相助。共赢思维,目前自己在打磨中,预计一年打磨稳固。11正在做正确事情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然而怎么判断自己做的事情呢,听大多数人的话,听取个别人的意见,想他们是怎么思考的,最终自己做决定。自己真在做的,读书,学习算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正确的,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12活在未来的人,因为别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得到未来。七年一辈子,走在未来的路上。
理解一个概念不光要知道它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它不是什么。帮助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求助不等于麻烦别人,反过来帮助别人不等于给自己找麻烦,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往往是自己。不要为了减轻工作,节省金钱而向他人求助,这不是求助干脆是占便宜。所以分清楚,求助,乞讨,添麻烦,占便宜的区别,我们就认清了求助的概念。
其实可以把求助认为是一种交易,贵人之所以肯帮助你,就是因为在你身上看到了价值,尽管不确定。但是自己一定要相信贵人的眼光,这个交易不是即时兑现的,自己只是暂时能力不足,暂时资源有限,只要大方向上没错未来一定会帮助当初的贵人。聪明的人会做两件事,储备人际价值,到人机价值高的地方去扎堆,从这个群角度望过去求助是正确展示自我价值的艺术,再想想如何让自己吸引各种各样的帮助。
落后——危机感
以偏概全,用来支持我们结论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局限的,远非全部的感知到的周遭。一个井底之蛙在确实处于平均水平以上又如何?例如教育体制把及格线放在60分,让人觉得我只要过了60分就是达到目标了。我觉得它刚好是制造了一个虚假的宽容,这种体系就好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人自我安慰。乌比冈湖效应,机会每个人都认为一些事情自己在平均水平以上,比如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以上,从宏观来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现实就是这么现实。邓宁-克鲁格效应,能力欠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的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比如,那些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的人,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只不过自己不屑于做而已。但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想要,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会发现那些事情,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比如自己每天的早起,坐享。前期的痛苦是深刻的,还好我们的大脑具有遗忘痛苦的功能,以至于现在模糊了那些痛苦,现在根本无需坚持,而是停不下来。
二八定律无所不在,正态分布曲线,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着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我们绝大多数人处于中间地带。这个定律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自己过去掌管内百分之八十的工作由我一个人做。现在自己处于重要的工作我来做状态中。麻烦守恒定律,如果这是你应该面对解决的问题,它就一定不会凭空消失。例如自己要做的车日路计划,一直在拖啊拖,还有目标方向计划,反思进阶计划,写作素材收集,英语的学习,概率统计补课,编程。这么多,如何选择,不断的问自己什么最重要。目前来看是目标方向,反思进阶,那就着手去做不要再拖了。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式的无痛呻吟,无任何意义。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手机就像一个器官一样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他,微信月活跃用户8亿,支付宝3亿,这些社交软件让人与人连接在了一起。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我们所感知的不再是仅局限于自己的周遭,而是尽可能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无论是深刻的还是肤浅的。这种感知范围的变化会让我们产生两种不同的心理变化,一是看到更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进而激发自己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或者是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还有那么多人比我优秀,我不过如此,还有不努力的理由吗。真的很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让自己看到差距的巨大,时不时的产生恐惧心理,所谓危机感就是如此。另一方面可以让你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有些人拿着比下有余的幌子来自我安慰,觉得哇还有那么多不如自己的人,主动的停止了自我成长。网络能够给我们带来更为客观完整的信息,能让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位置,至于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随后又如何去调整,则取决于每个人自己。自己的差距那么大,哪儿还有不努力的理由,如何调整恐惧心理,有了目标方向,问题随之解决。
自证预言必然自证。比如知识改变命运,以前由于通讯信息的不发达,有些考上知名大学的人,大学以前的世界里消失了,出国留学后,在大学的这个世界里消失了,周围的人都意识不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农村里的人更多的认为知识无用说。而现在呢,考上大学,出国留学的人,在世界知名公司工作的人,他们的朋友圈就放在那里,我们可以随时的看到,也就不会认为什么知识无用的邪恶歪理。比无知更可怕就是不知道不知道。也许这个自证预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此。有些人会认为当年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最后为何会比自己强,其实那有可能只是看起来差不多而已,如果真要让自己踏着对方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会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如果想要解决这种心理差异状态,那么就应该选择一件事把他做到足够的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不容易,那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可能会随之消失。
当每个人都链接在一起的时候,差异是明显可见的。例如现在的一些知识贩卖社群都做的足够的好,因为那些成功人士就是知道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知道很多方法,这些又是学校不教的,如果有人愿意教这些东西,花多少钱买的到也是值得的。再比如得到上面的各个专栏写手,一个人的盈利利润,是很多小出版公司的全部。所以说,现在有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的。
过去教育体系让我们认为40%都是落后,现在由于二八定律以为20%是落后,可现在移动互联网使得人人连接起来,实际上1%都是落后,而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黑天鹅的崛起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是落后。概率统计是大数据的基础,一切的事物都可以用数据来说话,然而真正学会并掌握大数据的也没多少人,就算掌握,但实际上可以操作数据的也没多少人。未来我们都是被研究,被引导被赚取的对象,虽然很残酷。但知道比不知道的好,痛苦着挣扎还有希望,不知道就很惨了,没有痛苦没有希望,不如说有些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大数据技能,其实做到1%并没有那么难,如果提高一些门槛,将淘汰大部分人。比如专栏的订阅数,打开率,留言率,持续留言率。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可见耐心,持续重复,是如此的重要,这也是你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原因吧。
未来的两个方向目标,早晚有一天会做到再也不用为了生活必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早晚有一天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20%甚至前1%。落后这么多还有理由拖延吗,不必恐惧那是危机感。
多位竞争——把一个人活成一个团队,知识改变命运,绝不是空话
幸福感来源与这个世界产生的强联系。比如与家人,同事,朋友关系融洽,幸福指数会上升。有些自尊心极强的人,幸福感可能来源于比较,把人比下去,就会很幸福。然而这可能是一个极大的陷阱,因为比较是一个相对的,它永远没有尽头。总有人比你能力强,有权有势,年轻貌美,英俊潇洒。所以有时这个陷阱无法避免掉进去,掉进去再爬出来才算猛士。自己内心中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总是掉入比较的陷阱,其实这是表现型人格的特性,很难改变,但是我可以尝试下不断的试错,找到表现型人格变为进取型人格的方法论,目前我能做的就是,产生低落情绪时,调用元认知问自己,这个是不是与人比较产生的,如果是直接无视就好,自我安慰。再一个就是,尽可能的让自己跟自己比较,比较的是今天有没有与昨天进步成长一点,并记录在每日的反思日记中。概率统计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比较带来的陷阱,自己还未学会。概率统计,可有了量化可以比较数据之后,能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实事求是的寻找解决方法,而非无痛呻吟式的自我安慰。比如专栏的打开率,留言率,持续留言率,可以客观的看到大局事实,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已达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看成长就是不断把别人比下去的过程。比如有些奥运银牌得主,苦斗十年从来没有拿过第一,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有些在比赛过程中,打了起来,也能理解了。一根筋的局限性,比如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它最坑人的地方,一方面没有还原这世界原有的样子,让学生误以为只要考了好成绩,将来就一定会很有出息,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只教一门课,以至于老师思维固化,没有创新创意,觉得我只要教好这一门课就好了,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自己。一根筋既然有这么多的局限性该怎样打破。
调用元认知,把万能钥匙拿出来,以前学到的概念能否用在别的什么地方,时常的记录自己的钥匙和锁头,并总结回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拿几何中中的单维度长度,两维度面积,三维以上的体积增加面积,体量增大。比如奥运冠军,李宁,郎平大家都记得,而那些往届更多的冠军我们都已经忘记了!李宁不仅是体操冠军,还是一个知名的商业品牌,一个企业家,等等,郎平之前是女排大将,现在为国家队女排总教练,并使得整个团体再次登上世界最高荣誉的领奖台,这样的人物我们当然不会忘记。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团队,例如会编程就是一个工程师,会演讲就是一个市场部经理,懂得概率统计就是一个数据分析师,将所有的能力都集合到一个的身上,那他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最近挺火的斜杠青年,大概就是这样,斜杠是结果,不能为了斜杠而斜杠,它是一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也更需要这样的人才,因为这些人的时间更便宜啊,当然这样的人也是知道的,在其中的沟通成本几乎为零,效率高,自然不在话下。最终我们都是要用多维度竞争来打造自己。
多维度竞争运用的多个方面,只要细心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借用多维度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笑来老师,英语只能用,学历一般,长相一般,懂得统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懂一点心理学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有效地像所有人清楚地传递任何一个重要道理。有了这些能力受学生欢迎,那就自然不在话下了。当你需要给别人解释一个问题时,运用的维度越多,对方能够理解的概率也就越大。背单词时有些同学嘴上说,而且眼看,手写多感官的参与进来,学习效率自然高效有用。笑来老师成为比特币首富的原因,会英语,懂互联网,数学,编程,金融,心理学是这么多维度集合在一起以至于产生的诡异竞争力。老师专栏不可能只是一个写手,畅销书作家,连续创业者,教育者,投资人,等等这些都是多维度打造竞争力提升的体现。
跨界的成本越大,越有可能获得极大的利润。比如苹果公司,乔布斯的策略,给电脑一个艺术设计维度,领先了市场上大多数的竞争者,并且拿了行业内最高的利润。打造多维竞争力的策略,寻找一些无相关的领域去学习,一旦有跨界的机会一定抓住,至于那些冷嘲热讽直接无视就好。一旦跨界积累成功,带来的竞争力提升只能几何级数级别的,比如埃隆马斯克,而它只是谦虚的说,那么多,做的都只是同一件事儿。大多数人不肯跨出舒适区,其实只是不知道有多维度打造竞争力的策略,连知道都不知道,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好处,以至于一直处在舒适区中。所以说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打造多维竞争的大前提,必须在一个维度上做到至少80分以上。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必须有一个维度来支撑你的各种成本。这就好比如果一个维度,都做不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必须,再去开拓别的维度,等于不务正业。比如大学校里的兼职,如果没有学习好个人的专业课程,就去为了钱而去做一些对个人成长无积极效用的兼职,等于是葬送自己的前程,这个时候该停下来考虑考虑,什么最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足够突出的维度,那就静下心来沉淀自己,好好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若是在一个维度上已经做的足够突出,不要沉浸在已有的成绩中,不妨换个维度去突破一下自己的局限。
我们需求的是足够大的面积。
别人的好——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人生所经历的四个阶段,一,我不行你也不行,儿时与伙伴的争执就是如此。二,我不行你行,想想小时候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唯一依靠的就是父母,还有那些大牛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三,我行你不行,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甚至超越身边的人。四,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与其说做到有很大的难度,不如干脆说这是一种境界。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二和三之间不断徘徊,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第四个阶段。当然这种人还是有的,比如说寺庙里的大德高僧。知名公司的CEO等等。这样一想其实做到的人也挺多的,尽管那么难,硬着头皮去做就好。
前段时间两个人同一天时间跟人讲了两个本质上矛盾冲突,但当时觉得都对,没发现毛病。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缺陷,发现过往自信都是错的,那不是自信,而是自以为是。觉得是一个完全没有判断力的一个人。那就去图书馆找到了《批判性思维来读》这个翻译并不好,严谨的独立思考应该更准确些。读书就要读原著书,那些翻译过来的书实在是不敢恭维。英语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吧,还不硬着头皮去用吗,还在那等啥呢,说你呢,开始记单词吧。所以说,我们遇到问题要启用自己的元认知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解决问题,而非在那指责过往的失望,或者事后诸葛亮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你应该沉下心来认真打磨的最重要的事情,在那里无痛呻吟,只能显示你的无能。
人们经常在第二三阶段徘徊的原因是,早期在父母的压抑环境中,造成日后的报复式反应。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深刻的体会,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被压抑的环境中,以至于直到现在还会形成报复式反应,这种反应是深刻在骨子里的,无意识的,想改变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知道总比不知道的好,我可以,痛苦的挣扎着看到希望,所以这个问题是自己努力改变的一个方向。我看到了希望且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改变成功。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时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让自己跳出非此即彼的状态,去和他人寻找共赢的结果。元认知的重要性,让自己知道大脑是怎么思考的,刻意练习。再一个像我这样的人,着实见不得别人的好,同样的也怕别人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别人的好的地方你看不到,尽是看到了人家身上的缺陷,浪费了自己最重要的注意,没有放在自己的成长上去,而是拿别人的缺陷,来显示自我的存在感,而后自我安慰。想想这是多么蠢得事情吧,这件事情我发现它就是一个大坑,深不可测的大坑,望下去里面人头攒动。有些人喜欢嘲笑,调侃别人,其实你就是那坑里的人。自己在这坑里待了二十多年了,我一定要爬出来,哪怕踩着别人的头,或者被打的遍体鳞伤,你都拦不住我,因为那是我的刚需。
别人身上的优势可以拿来参考,劣势可以用来提醒自己。没必要抓住人家的短板来进行调侃,更不能忘了自己最重要的成长。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我们自己身上没有的特点,如果你有这个心态,你将会在即便是你讨厌的人身上学会更多的东西。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人会,嗯嗯,我知道,但从未认真的审视过这个道理,更别说践行了。
做到第四个阶段困难重重的原因。一个人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普遍承认,才能真正的做到心态平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用主动费心去比较了。比较没有尽头,更不需要证明自己,如果是真的,大家都看在眼里,而并非如此的话那就是在演,甚至是装。最重要的是,无论如何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成长上去。比如说那些成功人士,他们的心态就足够的好,因为他们获得的成就,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也没有什么必须的后顾之忧,他们操心的,是真正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所以说,我们普通人根本就无法去跟人家比较,你看那永远也比不到头。不如用来和自己比较,和他人比较未来,同样会产生幸福感。并且会一直激励着自己活在未来。那么早晚有天终会做到再也不用为了生活必须而出售时间。
做到第四个阶段的方法论,首先知道了第四个阶段的美好,类似于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并且进入第四个阶段确实难上加难,二是,元认知能力的刻意练习,最后要认识到能做到和不总是能做到第四阶段的区别,遇到事时启动元认知能力,直至最终忘记了,养成习惯。这样看来,这个方法论个人觉得操作上是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觉得也没有那么难,重点是元认知能力的刻意练习。想想自己在这一方面可以部分做到,但是大多数时候都做不到,可以使用元认知来训练感受,并记录整理。
修养,这个东西不是想想就有的,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不被世界认可的状态,要做到心态平和也没那么容易,既然我们有原本就不知道的元认知工具来刻意练习训练它,相信修养这个状态,也会很快附身。1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