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不知为何,突然迸出一个词“童年密友”。第一个接触这个词应该是在小学四年级时的一次作文比赛中,一个是懂非懂的题目。原谅我当时的理解能力有限,揣测半天,才打算写一下看似我兄弟的一个邻居。我们同年同月生,同姓,名字差一个字。
他家住在我楼上,从出生后没多久就在一起打闹。后来一起上学,做作业,踢毽子,打卡片,丢沙包等。再后来,听脚步声就能知道他在家做了什么。可以说每天都像生活在一起的好兄弟,只是有不同的爸妈管着我们而已。然而,高一那年突如其来的意外,将我们的生活扯得越来越远。
青春期好像真的是人生中性格和生理的一次大的转折。他变得越来越有些内向。经常抱着一把吉他,自己一个人学习专研音乐。上高中后的成绩,也是日渐下降。每次考试后他妈妈也不在像往常一样,到处询问别人家孩子的成绩。
那应该是初春的一个夜晚。晚自习回家后的我,如旧的看了会电视,洗漱。十一点半上床睡觉。刚躺下没多久,楼上异常急促的脚步声一下子打乱了我均匀的呼吸声。我警觉地睁开眼睛,屏息竖耳,调动全身的防御警戒系统。随后先是听到他妈妈各种大声的叫骂,摔东西的声音,后来又是哭喊声,哀求声。我一下子慌了,把头缩进了被子里。爸妈都不在家,我就静静地把自己隐匿起来,听闻着外界的风吹草动。
异常的动静惊动了左邻右舍,纷纷出来询问,帮忙。后来我又听到了120的声音,和一些人员上下楼的声音,还有他的撕心裂肺地哭喊声。
不知过了多久,夜渐渐又平静了下来,我也不知不觉中睡去。第二天依旧是天微亮就起床,骑车上学。
晚上回到家时,刚进门,妈妈就跟我说:某某疯了,昨晚把他妈妈头打出血住院了,给他连夜送到市里的精神病院了。
一脸愕然地站住了,又回想了下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为啥打他妈妈啊?之前不还好好的么?
“不知道,说他妈妈是妖怪,拿椅子就往他妈妈头上砸,缝了五针,今天还在医院”。妈妈说着便走近了卧室:“没什么事就早点睡吧,太吓人了。你以后可不能这样。”
……
后来,好一段时间,小区里都议论纷纷,有的说撞邪了,有的说被魂附身了,有的说得了精神病……
再后来,他从精神病院回来,原本内向的他更加不敢在公众面前露面,每次都是匆匆而过。听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一下子,小区所有人的矛头指向了他强势的妈妈——平时教育孩子,除了骂就是喊。成绩差点就严厉关屋里自习,加言语打击。很少放孩子出去玩……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口口相传的反面教材。
出事以后,他要时不时去市里医院检查,吃药。偶尔,他妈妈还带他去看各种“大仙”。随着高中学习的紧张,我们见面时间越来越少。感情也慢慢淡了很多。
最近几年,每次见面也都是过年前后了,他因吃药体型发福,性格也有些飘忽不定了。我们再见时也只是微笑一过。
前两年我大学毕业,关于毕业后的去向,考研,工作问题,爸妈跟我的想法大相径庭。父母一直希望我能回家考个公务员,或者是给我谋个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生活。这应该是很多父母的实际真切的想法。然后,我却一心想多出去闯荡闯荡,不想年纪轻轻就过着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我想,这应该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发自内心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去说父母的想法或者行为是错误的,毕竟生活的年代不同,培养出的价值观,人生观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不应该去拿为人父母的那种权力,打着为你着想的幌子,去逼迫我们,不是么?
前几天在看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的一句话,我觉得真的是有必要说给大家听:中年父母应该接受孩子本来的面目,而不是他们希望中的样子。
这个世界上啊,最简单的是为人父母,最难的也是为人父母……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伊坂幸太郎《一首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