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公司时,当时都北京时间十点(美国时间晚上九点)了,一个同事告诉我一个客户还在不断地给我们发新的工作过来。
因为这个周我负责安排小组工作,所以我势必要打乱早上已经定好的工作安排,再重做计划。
“她经常这样,” 同事说。我与这个客户的关系并不紧密,但我知道她是那种工作做成一团糟,经常需要我们善后的人。
“勤能补拙,”想到客户经常要晚上加班,我脱口而出。话音刚落,一群同事都笑起来。我才意识到大家都在听我们说话。
“哎呀,失言失言呐,”我赶紧说道。是啊,在这个客户服务至上的公司/年代,像我这种不大会说话的人怎么知道在别人眼里这是一句好话还是赖话呀。
可我转念一想,话不差呀。现在“勤能补拙”这个词已经很难听到了。
不管聪明还是不聪明的人,很多人不再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努力,反而群起寻求捷径,造就了如今各种速成班似的的微课大行其道。
举个栗子。
01
2012年我入职现在的公司。我们公司的每项工作都有清晰的流程。当时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每天下班之后我经常待在公司到很晚,或者把打印的流程拿回家看。虽然这样,我仍觉自己不如别人聪明,没有他们掌握得快,只能每天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这上面。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虽然一开始比别人慢,可在坚持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并掌握了工作之后,我后期的工作效率明显比别人高很多。加之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不错,工作又积极,便打破了领导之前对我的看法,算是获得了她们的赏识和青睐。
现在公司每天仍然不断地有新人入职。可不管是80后也好,90后也罢,甚至00后,再见不到有人在下班后愿意拿出个人的时间去看工作上的东西。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第二天他们到公司之后前一天讲的东西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了,一看就是没有再回顾过。甚至有的人,连现有的流程都不看,工作时过分自信直接上手做,结果就是错误百出。
02
2013年在熟悉了现有公司的工作之后,为了填充自己,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培训学校的速录师培训。培训的过程很枯燥,每个周末坐在学校的电脑前不停地听录音打字。
虽然如此,可是再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因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速录师,只能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的击打练习,在慢慢提高录音语速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
我在这个培训学校,一坐就是三年。时光荏苒。三年的周末和节假日,一次都没有休息过。相当于全年无休。
有很多时候真的想放弃,因为在那期间有大半年工作上特别忙,每天加班到深夜。周末还要爬起来去上课,感觉真的是生不如死。
但是因为我个人不服输和不甘心的性格,真的是勉强坚持下来了。拿到速录师高级证书的那天我正好在老家打点滴。那几天高烧不退,不停地咳嗽,看到证书的那一瞬间好像被安慰到。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校长给我打电话确认报名的那天,他感叹道“现在愿意静下心来学习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
我能感受到校长内心的那种无力感。
03
从去年开始我就想找回写字的状态,并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在要写的文章方向上我有很多想法。
虽然我现在身体因为工作久坐而成疾,但我一直在克服,每天尽量都能抽出一定时间写点东西。
我知道在写作方面有很多比我厉害的多的人。看到有这样成就的人我也不是没有着急过,但有用吗?我只能静下心来再安慰自己“慢慢来”。
自2018年10月份恢复写字以来,我写了22篇文章。平均每个月7篇,每周不到两篇。我自己也能感觉到我写东西时笔尖的那种流畅感还是没有恢复,还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
但我现在比之前好的地方就是我开始在下笔时整理自己的思路了,不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还是那句话,慢慢来。
以上的三个示例都是从我自身出发的,可能不是很有说服力,并且我也不是在传达自己有多能。我也只是想再次提醒自己,想得到某种东西,不要想什么捷径,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好。
“脚踏实地”这个词,是高中我们老师口中频率最高的词汇了。但是这群学生听不听话,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就是,近几年微课超级火爆。火爆到啥技能都可以用一堂微课习得似的。如果一堂不行,那就两堂。
写作、理财、心理、音乐鉴赏、书法练习、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工作方法、时间管理……
几乎所有的应用类App都在上线各种网络课程。
设计课程的人试图让人觉得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讲解的时间里会得到所有关于这一行业或者这一专业的知识或是技巧。买课的人也坚信了这一点,仿佛十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是一个着急的时代。着急到大家都没有时间读书,需要别人读给你听,于是有了一系列的音频读书类产品。着急到十几年如一日都不一定能练就好的书法好像一堂隔着屏幕都看不到讲课人的45分钟的微课过后就可以手握神笔。
着急到需要不断地读书精进、日日写作才能慢慢练就语感的文学创作仍然以为一堂课就可以下笔如行云流水般。
一个好的现象就是人们开始好好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可是多少人又为了这些事开始将自己的时间打破成碎片。如此以来,得不偿失。
我愿做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不梦想一夜暴富,不梦想一夜成名,重回高中那些脚踏实地的时光,专注、纯粹。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小舆干”。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