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是迄今以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正因为他如此之伟大,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年轻人而言,马克思似乎成了一个庄严、神圣的符号,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其实,马克思是充满活力、感情奔放的大男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汉子。
在又一个情人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他和他的夫人燕妮之间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1.距离遥远,时时刻刻思念你
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出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她被公认为特里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的贵族青年为之倾倒,追求者不乏其人。但这样一位美丽的姑娘在1836年,也就是她22岁那年的夏天接受了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马克思的求婚,私定了终身。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遥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自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异地恋。这7年的时间里,他们只有少数的几次相聚,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之情。
虽然距离遥远,但是马克思与燕妮的心息息相通,学习之余他几乎每天都给燕妮写诗、写信,他把自己的炽热感情倾注在一篇篇诗稿中,表达了对燕妮的倾慕和思念之情, 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表露了对两人的结合遭到阻难的焦虑和自己的崇高志向,这些诗稿结集形成了三本诗集:《爱之书》第一部、第二部,《歌之书》。
以下是摘录的马克思的诗句,我们可从中体会他那炽热的感情。
“燕妮, 哪怕你身居九重云天,
我也会对你怀着深情一片,
即使你永远不属于我,
我也会苦苦地把你思念。”
“燕妮, 他只对你一人深情向往,
他的歌只为你一人吟唱。
他郁郁寡欢无限惆怅,
他苦受煎熬日思夜想,
他享受到的那一点幸福,
只会使他更深地陷入痛苦的海洋。”
“燕妮,任它物换星移,天旋地转,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蓝天和太阳,
任世人怀着敌意对我的诽谤中伤,
燕妮,只要你属于我,我终将使他们成为败将。”
“燕妮,你会不会犹豫动摇,畏缩不前?
你那崇高的心灵会不会因害怕而震颤?
爱情是铭心刻骨的思念,
而痛苦只是瞬间即逝的云烟。”
2.冲破阻碍,就要和你在一起
虽然马克思和燕妮两个人心有所属,私定终身,但是正像一切老套的故事一样,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
马克思和燕妮虽然是邻居,从小青梅竹马,但是按照世俗的眼光,他们门不当户不对。
马克思是一个平民大学生,燕妮则出身于“高大上”的大贵族之家。
燕妮的奶奶和爷爷,分别是英国和布伦瑞克公国的大贵族。她的奶奶燕妮·威沙特是阿尔盖郡伯爵小姐(现在英国的威廉王妃就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她有一枚镶嵌有家族徽章的戒指——后来传给了马克思的夫人燕妮。
燕妮的父亲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在拿破仑时代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当过地方官,又在普鲁士治下的特里尔担任政府的枢密顾问。
燕妮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斐迪南·冯·威斯特华伦后来成为普鲁士的内务大臣。
马克思和燕妮的恋情,一位平民大学生和一位贵族小姐的恋情,遭到了严重的非议。尤其是燕妮的哥哥斐迪南·冯·威斯特华伦更是激烈反对,他具有严重的贵族等级观念,把这对年轻人的爱情视为门不当户不对的荒唐事,极尽诋毁和阻挠。另外,在当时,姐弟恋不仅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不伦行为。家里的其他亲属也跟着做燕妮的思想工作,劝她不要再和那个叫马克思的小子来往。
燕妮不为世俗偏见所动,不屈服于亲属重重压力,而是用沉默来对抗,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燕妮病倒了。为了马克思,这位特里尔上层沙龙里、舞会上的皇后义无反顾地退出了社交圈,马克思的信就成了慰籍她心灵的灵丹妙药,成了她力量的源泉,成为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她在给马克思的回信中写到:
“卡尔,卡尔,我多么爱你呀!我所有的心事,所有的想法和念头,一切一切,过去、现在、将来,只归结一个声音,一个象征,一个语调,如果它响起来,那就只能是:我爱你!这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无时间限制和无限度的。”
“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的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堂啊!我从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心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和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
两个抱定坚定信念要在一起的年轻人,冲破重重阻碍,终于感动了燕妮的父亲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这位心胸开阔、通情达理的贵族终于答应的了马克思的求婚。
马克思能够求婚成功也和他自身的才华分不开,老威斯特华伦非常欣赏马克思的才华,经常给马克思讲解古希腊的经典、莎士比亚的名篇、启蒙思想家的理论,马克思也非常敬重老威斯特华伦,称其为“慈父般的朋友”,并在博士论文里表达了对这位未来岳父的敬意。
然而好事多磨,答应了两位年轻人的婚事没多久,老威斯特华伦就因病去世,燕妮的亲属又开始极力拆散这对恋人,要求燕妮解除同马克思的婚约。但是真正的爱情是任何力量都拆不散的,1843年6月19日,经过7年恋爱长跑的马克思和燕妮终于结婚了。这时,燕妮已经29岁了,他们是到Bad Kreuznach看望燕妮那生病的母亲时借机在当地结了婚。婚后,他们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旅行,但不久后,他们就踏上了流亡的征途,开始了一生的自我牺牲和颠沛流离。
3.颠沛流离,始终追随着你
因为政治立场,马克思一家四次被驱逐出境,第一次被法国政府从巴黎驱逐出境,第二次遭到比利时当局驱逐,离开布鲁赛尔,第三次被普鲁士当局从自己的国家驱逐出境,第四次再次被从法国驱逐。第四次驱逐之后,他们夫妇来到伦敦避难,之后一直居住在伦敦直至去世。马克思夫妇在流亡期间被剥夺了普鲁士的公民权,而且没有一个国家接受他们的入籍申请,所以他们一直是无国籍人士。
长达40年的时间里,燕妮带着孩子跟着马克思过着到处流亡的生活。这种生活的艰难程度,从燕妮在1850年5月20日写给魏德迈的一封信中可见一斑:
“因为这里奶妈工钱非常高, 尽管我的胸和背都经常痛得很厉害, 我还是决定自己给孩子喂奶。但是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我身上吸去了那么多的痛苦和内心的忧伤, 所以他总是体弱多病, 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的痛苦。他从出生以来, 没有一个晚上是睡到两三个小时以上的。 最近又加上了剧烈的抽风, 所以孩子终日在生死线上挣扎。由于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 以致我的乳房被吸伤裂口了; 鲜血常常流进他那抖动的小嘴里。 有一天我正抱着他这样坐着, 突然我们的女房东来了。我们一个冬天已经付给她二百五十多塔勒,其余的钱按合同不应该付给她, 而应该付给早已查封她的财产的地产主。但她否认合同, 要我们付给她五英镑的欠款,由于我们手头没有钱 ( 瑙特的信来得太晚了), 于是来了两个法警, 将我不多的全部家当—— 床铺衣物等—— 甚至连我那可怜的孩子的摇篮以及眼泪汪汪地站在旁边的女孩们的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们威胁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家当拿走。那时忍受着乳房疼痛的我就只有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地板了。我们的朋友施拉姆赶忙进城去求人帮忙。他上了一驾马车,马狂奔起来,他从车上跳下来, 摔得遍身是血, 被人送回我们家来, 那时我正和我可怜的发抖的孩子们在哭泣。第二天我们必须离开这个房子。天气寒冷, 阴暗,下着雨。我的丈夫在为我们寻找住处, 但是他一说有四个孩子, 谁也不愿收留我们。最后有一位朋友帮了我们的忙, 我们付清了房租, 我很快把自己所有的床卖掉,以便偿付药房、 面包铺、 肉铺、 牛奶铺的欠款,他们听说我被查封财产都吓坏了, 突然一齐跑来向我要账。把出卖了的床从家里抬出来, 搬上小车—— 您知道, 又出了什么事?当时天色已晚,太阳已经落了,按英国的法律在这个时候是禁止搬运东西的,于是房东领着警察来了,说里面可能有他的东西,说我们想逃到外国去。不到五分钟,我们门前就聚集了不下二三百个看热闹的人,切尔西的流氓全来了。床又搬了回来,只好等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以后再交给买主; 最后,当我们卖掉了一切家当,偿清了一切债务之后,我和我的可爱的孩子们搬到了莱斯特广场莱斯特街1号德国旅馆我们现在住的这两间小屋。在这里我们每星期付五个半英镑才凑合住下来了。”
尽管过着这样艰难困苦的生活,燕妮始终没有动摇,始终对马克思不离不弃,始终与马克思心心相印、紧紧相伴。
她在给魏德迈的同一封信中接着写到:
“您不要以为这些小事所造成的烦恼已把我压倒,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在我们的斗争中我们决不是孤独的,而且我有幸是少数幸福者中的一个,因为我的身旁有我亲爱的丈夫,我的生命的支柱。”
4.伟大事业,全心全意支持你
不仅一生始终与马克思相伴,高贵、优雅、聪明的燕妮还是马克思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者,事业上的坚定支持者和帮助者。
特里尔的第一美人燕妮在颠沛流亡的中照顾家庭,带大孩子,为了生活,怀着身孕四处借钱,反复典当祖母传给她的婚戒等珠宝,只为马克思能专心干他的事业。
在事业上,燕妮更是马克思的坚定支持者,这种支持是无条件的,燕妮因为对丈夫的爱,已经习惯了流浪的生活,在苦难中始终从容;同时,燕妮也是马克思的得力助手,马克思的大量著作,字迹潦草难认,每次付印前都是燕妮亲笔誊抄一遍,所以,如果没有燕妮,马克思的伟大著作可能就不会那么顺利的问世。对于这些工作,燕妮曾说,那些帮马克思誊写“潦草的文稿”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这些生动诠释了这个道理: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志同道合。
马克思传记作家弗兰茨·梅林曾说过,马克思追到燕妮,是这位天才所获得的第一个辉煌胜利。
主要参考资料:
1.程建宁 丁宏远 刘常仁 袁德金 编著,活着的马克思(升级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2.韩毓海 著,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光明日报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卷,人民出版社。
4.戴维·麦克莱伦 著,王珍 译,马克思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