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租房子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要考虑居住环境、距离办公室的远近,又要维护合租者的关系。
JIA众多青年志愿者,不少人毕业后选择在城市工作,其中一些人找到同伴,一起租房子。同一个屋檐下他们是怎样生活?我们收集了工作营合租故事与你分享。
饭团和八戒毕业前是湛江地区的协调员,现在一起住在广州。她们的生活没有因为住在一起而变得不同寻常,但是在日常相处中作伴,两个人从最初样貌形似,到后来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成为合租室友
饭团名叫邓剑媚,2014年毕业于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在湛江工作了一段时间。两年多前,她计划换工作,刚好在朋友圈看到营员大林的工作很有趣,就去应聘,到广州做游学的工作。
饭团和同事在公司附近租了两房一厅,一人一个房间。房子在华南植物园附近,小区里有很多树,每天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早上起床和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阳台外的风景很漂亮。
不久之后,八戒(何桂蓬)结束了在宁夏的支教。她此前也曾向大林了解户外教育,回到广州的第一件事,是到这家公司找老板了解工作情况,后来跟饭团做了同事。
刚回到广州,八戒需要找地方住下。彼时两人不是很熟悉,饭团心里不大愿意和八戒住一张床,但想到她没有地方可以去,还是邀请她来暂住一段时间。
八戒拎着一个行李箱、一个袋子入住,开始了和饭团一起工作、生活的日子。饭团习惯早起,常常煮早餐;下班累了饭团懒得动,八戒就负责煮晚餐。八戒对住处要求不高,而饭团喜欢添置家具和摆饰,把原来空空房子布置得很温馨。生活在一起,她们没有计较谁做得多一点,谁少做一点。
住久了,饭团也就习惯了两个人一起生活,而八戒也没打算搬出去,开玩笑说是赖着不走了。
在工作营开始的姐妹情分
八戒是广东海洋大学的学生,比饭团小一届,大二开始参加工作营。在和饭团见面之前,有好几个营员在她面前说起“哇,你长得好像饭团!”有不少人对着饭团叫八戒,对着八戒喊饭团,她们在见面前就听说过对方。
她们没有一起参加过工作营,也没有一起筹备过地区活动。但是因为长得很像,而且地区里营员(工作营志愿者的简称)之间的关系都比较亲切,她们平时以姐妹相称。
饭团是地区项目组组长,有着丰富的工作营组织经验,担任地区里一些培训的讲师。在八戒的眼里,饭团一直是一个很厉害的协调员。
有一次,八戒筹备毕业晚会,负责培训志愿者。饭团跟去玩,当时她说了一句话,八戒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饭团说,“妹,我觉得你培训志愿者的时候呢,好有我当年的风范啊。”得到来自前辈协调员的鼓励,八戒开心了很久。
岭南师范学院到广东海洋大学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有时做完活动,赶不上回学校的末班车,大家会去营员宿舍借住。八戒宿舍离校门口近,是营员们借宿的好地方,饭团也去住过几次。
除了这些小事和日常的交流,她们在校时没有更多交集。但因为一起做工作营,她们心底里都比较信任对方。
生活中彼此慰藉
一起工作的时候,她们都留着长发,是样貌相似度的高峰。同事们常常分不清楚哪个是饭团,哪个是八戒,工作中倒也多了一些意外的乐趣。
半年之后,八戒辞职去一家辅导机构做老师,工作地点比较远,有时去远一些的地点上课,六点多就得起床。但她们还是住在一起。“饭团在那里,我就不想搬。因为我也不想自己出去住,要住好一点的房子又很贵。跟她住挺好的呀,下班了有一个想说话、想见面的人。哈哈哈哈……”
她们相处中慢慢深入地了解对方。
饭团说自己有很多坏习惯,多亏八戒包容她。工作状态不好的时候,她赌气说不做就不工作,但是到deadline,就连续几天熬夜工作,有时候甚至要通宵。这时,八戒就默默起来给她煮早餐。
住久了,八戒发现饭团除了印象中精明能干的外表,内心还住着一个小孩子。有一次下雨,撑伞走在回家路上,饭团自己就玩起来。路灯照耀着敲打在地上的雨水,她转过身对八戒说,“妹妹,你看,像不像跳跃的萤火虫?”作为一个典型的理科女,八戒对饭团的行为有些无奈,却也从她身上感受到自己不曾注意的美好。
她们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是曾经一起做过工作营的志愿者。有时候大家聚在一起玩,也会约到家里一起做饭吃。她们房间里一米五的床,不时会有营员过来住,他爸(营员昵称)和小豆(营员昵称)不久前刚来过。“如果是其他人一起睡,我就不愿意,但是工作营的朋友,挤一挤就算了,哈哈哈。”八戒这样说道。不介意3个人挤一张床 ,也许是源于工作营大通铺的习惯。
在城市的居所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两年里,一起住房子的舍友已经换了3拨。近来饭团辞职了,八戒也在考虑换工作,住所会根据新的工作调整。她们说如果找到合适的地方,还会一起住。
尽管明天去留不定,至少此刻我们相互照顾,相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