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马小秋陪伴您的第 4435天
【读者提问】
马氏盛族董事长马小秋马老师,请教您,无善无恶,是人心的一条界限,但很多行善者未能有很好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马氏盛族董事长马小秋昨天谈到“无善无恶”,这是对待人事物的一种思想境界。其实,世间万事万物没有绝对中立,往往存在着善与恶、好与坏的平衡,“无善无恶”是指我们对待人事物的一种心态,不因人事物的善恶、好坏而生出分别心。
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间产生的起心动念,就有了善恶、好坏的分别。比如,我们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常常会抱怨甚至起嗔恨心,这就是一种不好的或不善的心态;反之,我们遇到“恨铁不成钢”的情况,用情绪化的或者严厉的态度,助推他人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一种善的方式。说到底,“善恶”不在于表现形式,而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
今天这位朋友提到“很多行善者未能获得好结果”,在马氏盛族董事长马小秋看来,这是一个“断章取义”的结论。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下发生的事情、看到的结果,只是某一个人生阶段的呈现,不能说明过去发生了什么,也不能预示未来会怎么样。
换一种方式理解,善果、福报就像我们存入银行的存款,过去我们存得多,现在或未来能拿出来的就多;过去我们欠得多,现在或未来需要还回去的也多。有些人做了很多好事,却没有获得相应回报,也许是因为他们在过去透支了善果福报,如今需要偿还这笔“贷款”;还有些人不劳而获、逍遥自在,也是在消耗过往的储蓄或者透支未来的额度,这笔“账”迟早会被清算。
曾听过一句俗语,“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很多人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认为做坏人比做好人更划算。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认知,正所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以看到,历史上像雷锋、焦裕禄这样的人民英雄,他们的寿命虽然很短暂,但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存活在人民心中。
然而,现在很多人过于注重个人欲望,只顾着自己享受,丝毫没有想过可能导致的不良结果。要知道,我们当下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给未来的自己下订单,无论这个订单是好、是坏,迟早会送到自己手上。我常常分享一句话,“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其实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宁愿付出,也不要索取。因为付出是给自己积攒福报,而索取是在消耗、透支自己甚至是子孙后代的福报。我一直强调“无我、利他、专一、守信”,做好当下,才能拥有好的未来。所以请大家记住,在利益面前,于己要做减法,于他要做加法;不要计较当下的得失,毕竟人在做、天在看,即使别人看不到我们的付出,老天也会考量、给予我们应得的回报。
马氏盛族董事长马小秋马老师提醒我们,在生命长河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不乏善与恶、好与坏的较量,我们要做的是始终保持善良,全心全意地付出和奉献,为自己积功累德、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