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最后,才知道该如何爱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重阳节。

约父母出来吃饭,二老身体健康,心态年青,很欣慰。回家码字,想着聊聊陪父母老去的话题。

找出这本《最后,才知道该如何爱你》。重读其中的段落,依然很感慨。

作者杰拉尔德·温诺克先生专攻老年医学,行医30余年。他有一位老父亲。在父亲生命最后的6年里,亲眼目睹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他逐渐丧失生活能力,并且忘却了身边最亲的人,最后自己跑出医院,离开人世。作者书写了这段漫长的经历,诉说医者的无奈和人子的无力。也跟大家探讨如何面对父母老去这个话题。

父亲生命最后的几年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我们跟随他的文字看到的是残酷但无法回避的真实。

他的父亲曾经是个要强而坚韧的人,但是50岁生意失败后无法重新振作。他的性格变得古怪,平时很孤僻,到了八十多岁又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这种疾病让他变得日益难于相处。虽然儿子是医生,也无法给到他更多的帮助。医学无法对抗衰老和随之而来的不可逆的死亡。

除了生理上的疾病,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更多的是一种社会问题。面对卧病在床的老人,除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要求,为人子女会碰到许多客观的问题。这和孝顺与否无关,当你看着最爱的父母忍受病痛,或者意识模糊的时候,倒底是选择机械性维持无生存质量的生命,还是帮他们选择放弃。两难的抉择,还有外界的观念,都会让人心力交瘁。

作为老年医学的医生,他曾经拒绝一位病人的女儿撤掉她父亲维生装置的请求,之后她说:“我只希望,你自己的父亲也会死得缓慢而冗长,就像你强迫我父亲所忍受的。”的确他也了面临同样的状况。

父亲开始衰老,认知模糊,发生各种病变,经常无法进食,焦虑,抑郁或者夜游,对照顾他的人不友善……虽然作为医生,在他的临床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各种选择,并快速作出判断。但作为人子该给父亲怎样的药物或处理方式,比他面对普通病人时的决定更难。事后他经常会问自己这样的决定是否正确,但是没有人知道答案。

陪父亲走过最后一程的日子告诉他这样的人生道理:“父母若活得够久,终将成为我们的孩子。我对他们的爱必须是没有条件的,正如他们以前对我那样。”

当父亲拉着他回忆过去,诉说心事,有时对他依恋有时又斥责的时候。他体会到孩提时父母面对孩子的心情。尽管他们老了,尽管有时候他们木讷,落伍,还可能不可理喻,但他们是父母,你对他们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如同他们曾经如此爱你。

有人说“父母是堡垒,为我们抵挡迫近的死亡。只要他们还在,我们就可以幻想能永远活下去。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父亲的步履不再坚实,母亲的脸庞也爬满皱纹。”这话很伤感,但很现实。

杰拉尔德医生说:“作为人子他没有内疚在父亲最后几年给他的照顾。”他努力提高着父亲的生命品质而没有只是考虑维持他的生命长短。但他觉得自己本应该做得更好。他原本可以早一点跟父亲多交流,而不是看不惯父亲的报怨和一蹶不振。在父亲还有可能改变的时候,本应该帮助他过得更快乐。

想想我们在看着父母变老的过程中,能否为他们多做些什么?只是给他们钱,买些礼物,带他们吃饭,旅游就可以了吗?也许做到这些我们已是别人眼中的孝子,心里也会很满意自己的周到。但真的只有这些就够了吗?我们花了多少时间陪伴他们?我们陪他们的时候又有多少时间去真正了解过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该怎么做才会让他们更快乐?我们又该怎么样做来陪伴他们从容地走向终点?

真该好好想想,不要等到最后才知道怎么爱他们。生命无常,父母在的每一天都好好珍惜吧。为了做人子的责任,更为了回报他们多年的养育之恩。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教师节,也是个周六,是我惯例给家里打电话的日子。早上醒来看手机,想想国内已经是下午了,随手便拨了母上的手机号码...
    MelodyEinmal阅读 430评论 0 0
  • 今天的学习有关现金流量,主要看三个指标(权重如下图): 其中A1的“100/100/10”的意思是:“现金流量比率...
    学习思考吧007阅读 8,624评论 0 2
  • 感赏我自己每天坚持学习,有负面心态时及时打断。 感赏会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找出问题,不怪罪自己,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贵州六年级庄杰阅读 94评论 0 1
  • ……我把我唱给你听,我把我写给你看…… 我大学里的专业是老师——小教英语专业。 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网页设计与制作...
    舒涵vivian阅读 1,03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