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屠呦呦团队于6月17日发布重大科研新突破!
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今天早晨打开热搜榜,映入眼帘的就是屠呦呦团队的新研究成果,排名前5的热搜中,屠呦呦团队占了三个,这才是科学家们应有的流量,她才是真正的明星,她值得几亿几十亿的评论转发点赞!
今年1月,BBC新闻网“偶像”栏目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在“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以及艾伦·图灵一起入围。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是所有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BBC纪录短片:《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屠呦呦》讲述了关于伟大科学家屠呦呦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并将这份厚礼送给全世界,这就是屠呦呦的故事。
屠呦呦征服疟疾的征程并非始于中国,而是越南的丛林中,当时正值越战,双方减员严重,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第三方“敌人”——蚊子,成千上万的士兵,在被携带疟疾的蚊虫叮咬后,完全丧失行动能力,某个美国军团里,将近三分之一的士兵都染上了疟疾,因为感染疟疾也导致北越士兵损失惨重。
当时的越南主席胡志明向他的盟友中国申请了援助,希望中国能帮忙,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研发抗疟药物成了当务之急,1967年5月,中国政府正式启动“523项目”。在北京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里,39岁的研究员屠呦呦临危受命,翻查上百份古代医学典籍,从中汲取创新灵感,希望能找到一味中草药,为治疗疟疾奠定基础,两千多个关于疟疾的药方,需要一一实验排查,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倪慕云教授曾与屠呦呦在“523项目”上展开密切合作,她曾这样评价屠呦呦:“她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当时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交给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后来她的丈夫被下放,但是手头的任务,让她根本抽不开身,于是她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寄养,没有办法,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困难都要自己克服,导致她跟孩子有了很大的隔阂”。
接下来的三年里,她跟两个孩子仅仅见过一次面,知道后来母女重聚,大女儿已经生疏到不愿意开口叫妈妈,而小女儿甚至不认识自己眼前的母亲,尽管困难重重,屠呦呦却不放弃,她坚信找到治疗方法指日可待!
此时她已经对近200种草药进行了研究,却颗粒无收,不服输的屠呦呦继续查阅古代医学典籍,某天,她无意中读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提到一条处方,说是能治疗疟疾导致的发热症状,屠呦呦之前用青蒿提取物做过实验却没有成功,她突然有了灵感,莫非是实验之前过程中提取时的温服过高,高温可能破坏了药性!
于是屠呦呦决定使用低沸点溶剂来提取有效物,以此来模仿古书中的古方,她将青蒿提取物,用于疟疾细胞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对疟疾抑制率高达100%,可是,当研究小组将青蒿用于动物实验时,结果令人震惊,某些动物得到痊愈,而某些动物却疑似中毒,没有人敢说,这种药物用于人体是否安全。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从医学角度来说有点不是那么的循规蹈矩,屠呦呦坚信青蒿提取物有效并对人体无毒害,于是,她主动要求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虽然明知道可能会危及生命,她还是进了医院,接下来那几天,医生对她进行了试药观察,并逐步增加了剂量,她亲自试药,感觉良好。而最重要的是,医生一直在观察她内脏器官的各项指标,心脏、肝脏、肾脏全都没有任何问题,实验成功了!
很有有人能像她一样,敢于冒着生命危险,仅仅因为一线希望能够拯救他人,与所有新药物一样,兔屠呦呦和小组成员必须再花上多年时间,对药物进行改良,最终才能将青蒿素推广到全世界。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列入“基本药物”目录,
从那天起,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整整下降了近50%,多个国家甚至根除了这种疾病,屠呦呦一生致力于继续晚上青蒿素,她一直默默坚守,默默耕耘。2015年,在青蒿素发现40年后,来自美国科学院的路易斯和苏终于发现了她,他们将屠呦呦的故事撰写成本发表在了《细胞》杂志上,84岁高龄的屠呦呦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也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屠呦呦现居北京,她依旧不喜欢公开场合的聚光灯,如果要用拯救多少人来衡量一个人的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她研制的药物,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包括全世界最贫困地区的人民以及数百万儿童。
今天屠呦呦带领其团队再次取得“青蒿素抗药”等科研新突破,她真正诠释了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
她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更是伟大的民族骄傲,
是真正的女神!
文章来源:驼铃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