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黄帝曰:夫子六气相应之言,固尽善已。而地理之应乎六节六气者,亦必有不易之位,不知其解,愿卒闻之。
“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岐伯对曰:彼正南午位乃离明之地,所谓显明者是也。而其右,则君火所居之位焉。由君火之右,退行一步,以地气推之,则南方相火代君火以出治之所也。
就午位复行一步,则为未坤,乃土气治之,以主长夏之令。复行一步,则为申庚酉辛,乃金气治之,以主秋令。复行一步,则为亥壬癸子,乃水气治之,以主冬令。复行一步,则为寅申卯乙,乃木气治之,以主春令。复行一步,仍复正南,又君火治之,以主夏令。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此地理之应乎六节气位也。然天地循环之气,一盛一衰,相为倚伏,固有节次相承,无稍间断者。
如五运临角轸,则五气在奎璧,奎属戌,璧属亥也。彼丙丁火运在角轸,则壬癸水气在奎璧,故戊癸火岁,数至奎璧之戌亥者,必壬癸也,是相火之下,水气承之,虽火性甚热,而水性则寒,寒能胜热,是水足以制火也。
壬癸水运在角轸,则戊己土气在奎璧,故丙辛水岁,数至奎璧之戌亥者,必戊己也,是水位之下土气承之,虽水主寒咸而土主甘温,甘则能胜咸,是土足以制水也。
戊已土运在角轸,则甲乙木气在奎璧,故甲己土岁,数至奎璧之戌亥者,必甲乙也,是土位之下,风气承之,虽土性主湿,而木性主风,风能胜湿,是木足以制土也。
甲乙木运在角轸,则庚辛金气在奎璧,故丁壬木岁,数至奎璧之戌亥者,必庚辛也,是风位之下,金气承之,虽木性主风,而金味则辛,辛能散风,是金足以制木也。
庚辛金运在角轸,则丙丁火气在奎璧,故乙庚金岁,数至奎璧之戌亥者,必丙丁也,是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虽金性主燥,而火性则热,热能胜燥,是火足以胜金也。
君火者,少阴之真火,人之真阳也,阴精者,天一所生之水也,君火不可折,惟补水以配之,故阴精承于君火之下。
总之六气各专一令,气常太过,必以所克者承之,乃能防其太过不至亢甚为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