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等不来的救世主,但肖亚文求芮小丹帮忙,安顿丁元英,让我学到了如何找人帮忙的极好榜样,让我们知道找人帮忙,只要在三方面做到位,谁都无法拒绝你。
第一,求人帮忙,态度要稳妥。
肖亚文想请朋友芮小丹帮忙,就一个人从北京飞到德国。刚见面,肖亚文说:“我得先告诉你,我只能呆几个小时,得乘晚8点的班机回去,明天我人必须在北京。我这趟专程来见你,自费。”
芮小丹惊诧地看着她,不解地质问:“你疯啦?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非得这么折腾?”
肖亚文说:“电话里,我怕你三言两语把握打发了。我这么折腾一趟,念我来回的路费你也不好意思拒绝我。要是等你歇完探亲假再去古城找你,时间就来不及了。”
从这段对话中,你可以看到什么呢?
“我只能呆几个小时,得乘晚8点的班机回去,明天我人必须在北京。”说明肖亚文的时间非常紧张,来不及让两个好朋友慢悠悠的唠家常叙旧,还有工作要做,耽误不得,给了芮小丹一个信号:我有事儿要给你说,咱们专心来处理事情,吃饭啥的,一切从简就好,这都不是重点。
“我这趟专程来见你,自费。”这句话,让芮小丹内心不仅仅是见到好朋友的激动,更是有被重视的感动,一个肯花钱花时间的老朋友专门奔着你来,不论有啥事儿要办,此情此景,你说你内心是不是极大的欣慰。无论如何,内心都有一种感觉:事情无论咋说,都要帮忙,毕竟,是老朋友,而且专门为此来一趟。拒绝,都会让你背负巨大的压力。
专程来见,也说明事情紧急,只能亲自跑一趟,才能引起朋友的重视,才能尽快确定并解决,同时说明,芮小丹靠得住,值得信赖。
请人帮忙,让人心甘情愿的前提是什么?
是你的姿态。
一个好的姿态,能让你瞬间获得对方的好感,事情,已经办成一半啦。
古时候的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 也是姿态低到尘埃里,才赢得诸葛亮的出山辅助,让自己成就一番霸业。
第二,求人帮忙,关系要明确。
肖亚文系上安全带,理了理头发,说道:“小丹,咱俩从警官大学认识......”
芮小丹说:“不用铺垫,直说。”
肖亚文说:“不行,还是要铺垫铺垫比较实用。”
芮小丹说:“最好的朋友。”
肖亚文说:“有你这个定性我就踏实了。”
肖亚文为什么一定要跟芮小丹掰扯俩人什么关系呢?
难道她不知道,两个人是多年的大学好基友?
知道,工作后,不在一个地方的好朋友,见面的机会难免太少,中间是否有隔阂,是否会降低友谊,都是不确定的事情。
有些事,要拜托给别人,一定不能所托非人,这是肖亚文为什么坚持让芮小丹亲口说出两人关系的原因。
关系俩人心理都清楚,但不说出来,心理都多少有些犹豫,说出来了,就没什么纠结了。
听一个人说,不尽听他说什么,还要听他怎么说,说话的态度,也是考量关系的重要参考。
愉快的说,
犹豫的说,
不同的语气,会带给你不同的反应,如果芮小丹有一丝的犹豫,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重托,毕竟,事情对肖亚文来说,意义重大。
就像刘备为什么在白帝城托孤时,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作为一个草根英雄,卖草鞋起家的人,托孤,更是在考察忠诚,要的就是诸葛亮对君臣关系的忠诚度,就是诸葛亮的表态,咱们的关系,你要讲出来,对后主的态度,你要挑明了,君臣还是另有所图。
为什么说,男人的事情大多在酒桌搞定?因为,酒后吐真言,没有了心理距离,关系更近了,事情,就顺其自然的办了。
第三,求人帮忙,事情要讲明。
肖亚文说:“老板交代个差使,让找个离北京远点的地方租套房子,意思是没有熟人打扰,他想一个人清净清净。我想来想去把他放在古城比较合适,你办事有分寸,能有个照应。”
芮小丹质疑地问:“在古城租套房子,就这么简单?”
肖亚文说:“要这么简单我就不找你了,北京周围的城市我哪儿组不来一套房子?我刚才说了,你办事有分寸,能有个照应。”
芮小丹问:“分寸指什么?照应指什么?”
肖亚文接着说:“不能让这条线断了,得友阁什么事还能牵着。你在古城尽点地主之谊顺理成章,你们不是雇佣关系,关照多少都是人情。我办完这个差使就跟他搭不上话了,但我和你是朋友,你关照他,人情是记在我账上,关照他就是给我帮忙。”
肖亚文的忙,不是简单的租房子,而是想通过朋友的关照,达到继续跟丁元英有些许的联系,在肖亚文心中,认识丁元英就是打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他思考、觉悟,也许还有机会、帮助。丁元英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他知道这个人很重要。她才不辞辛苦的跑来德国,当面跟芮小丹嘱托。
简单的叙述,不仅把事情的要点说清楚,更点出了自己的小九九,也只有在信得过的朋友这里,才能如此操作。这也是为什么肖亚文要跟芮小丹确认关系的原因。普通的关系,能这么和盘托出,能这么托付事情吗?
显然不能。
事情讲的明明白白,对方才能做的符合期待。
求人办事,简单也很难。简单是因为事儿让对方做,难是因为你要让对方乐意帮忙,达到自己的期待。
有态度的请求,信得过的关系,把事儿说清楚,做好,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