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为一个轻度社交障碍症患者,我时时刻刻都有离群索居的习惯和倾向,能不去熟人多的地方就尽量不去,能一个人待着就尽可能一个人待着。节假日双休日也就算了,但是工作日的午餐时分,是我比较痛苦和尴尬的时候:和同事朋友在一起吃饭会觉得别扭,刻意一个人待着呢,又显得不合群格格不入。
一个大楼一两千人的工作人员,午餐时分,食堂可真是热闹非凡。平常工作往来的单位不少,时间久了,抬头低头都是熟人,打招呼啊、餐桌上应付各种话题啊,各种没话找话,吃个饭比跑个十公里都累,确实痛苦。
大多数时候,中午选择去健身,去做瑜伽,去外面散步,去办个事什么的。吃饭就顺便找个吃饭的地儿解决下,要不就晚点再去食堂,坐到完全陌生的人堆里,听他们聊聊陌生的八卦,有偷窥的快感。有时就一个人霸占一张桌子,边看手机边慢慢吃饭,是一天中很满足的时刻。
连吃饭都不是那么自然的事,这这这,活得什么劲儿。
(二)
类似我这种情况的,我们这种小单位,也不乏差不多的奇葩,当然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
同事甲,是下属单位借调过来的,虽然都十多年了,还是能感觉到她和我们有着隔阂和距离感。这么多年,据说她都是带饭过来吃,寒暑假见到过她带着又高又壮的女儿一起去食堂吃饭。最近,倒是经常见她一个人去食堂,步子急速,避着大家伙,贴着路边走。因为还算谈得来,有一次我主动要和她一起。她看到有煎猪扒,说可以带给女儿吃,又问我要不要,且从口袋里拿出保鲜袋说,“袋子常备着,看到合适的菜就可以带回家”。
同事乙,几乎总是食堂第一批客人,每天同样的时间坐在同样的位置上,过不了多久,他多年的饭搭子,别的单位的一些老面孔也会坐在他旁边,他们相互传播一些似是而非的留言或谣言,或者抱怨着惯常抱怨的人和事。不多久,这些谣言和抱怨就会在单位传播,照例的开头是:“听说……”奇怪的是,同事乙几乎从来不与本单位的同事一起吃饭。
一个部门的同事丙总说食堂不好吃不好吃,所以她基本上早餐午餐和下午茶都是叫外卖。有那么几次,天气着实不好,她也着实不想去大门口取外卖,便在食堂快打烊人少的时候,悻悻然地去食堂,回来后忍不住又是一个劲儿地抱怨饭菜之难吃。
单位一个前女领导声称减肥,也是中午不吃饭的,据说大楼里类似的女领导还很多,我目前的部门领导也是这样,崇尚轻断食,据说是保持身材的良方。当然也有可能嘈杂的就餐环境的确不太适合她们高雅端庄的气质。是啊,我发现,气质这东西,既是自律和自信的产物,也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神奇物事。
(三)
这一段时间,生活节奏被完全打破,以前那种打了鸡血般地每天上健身房的节奏,已经没法继续。夜里无法入睡,中午再不补觉,基本就没有办法持续一天的工作学习。
何况,到了必须自己学着承担一切的时候了,越不擅长越不想做的事,越要学着去做,比如,食堂那种小社会般的地方,正是人际交往的大舞台。
中午开始硬着头皮去食堂。一路上不停地碰到熟人,和以前低头装聋作哑不同,会一直摆着个笑脸,这样会显得阳光啊,起码可以显示我过得很好。打招呼是个技术活儿,我这样的社交障碍症觉得太难了,那就笑笑吧,总归没错。
打好饭菜,会四处浏览一下,看到熟人就凑了过去,没话找话也要说几句。比如今儿中午,我便看到小帅哥S,看那样似乎快吃完了,没关系,能说几句是几句,凑过去和他聊消费贷和股票,又聊聊他女儿的暑假,和房产税的事儿,竟然没冷场。
有一次和另一个部门的头儿坐到一处,我们相互问候了新岗位的体会和感受,难以置信地是,他竟然向我抛来了橄榄枝:“有没有兴趣到我这边换换空气?”呀,惊呆了,真没想食堂吃饭还有这等好事!
有一次碰到一个权重部门的瘦妹子,主动找她说减肥,没想到她是keep高手啊,早就突破一万分钟了,我俩聊得还真挺投缘。
还拉过轻断食的领导一起吃过几次午饭,她见多识广,又喜欢给出人生建议,对于我这样的倾听者,估计她的感觉肯定很棒。回到办公室后,我们在工作上的磨合也更加顺畅了点。
青春叛逆期的女儿经常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比如一定要学数学?比如一定要遵守校规校纪?我也承认那些规矩很傻很天真,但是还是对女儿说,这些规矩其实很容易达到,做做简单的事情就可以争取到更大的自由,何乐而不为呢?呵,其难易程度,还真类似于食堂里唾沫横飞与人交流和办公室静静吃外卖。
行走 学习 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