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不想上班…
文 / 文嘉
Vol.23
昨天是腊八节,不知大家有没有被“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话加腊八粥刷屏。今天的杭州没有延续昨日的明媚,反而像冷空气来之前的预警,提醒着下礼拜的“零下11度”。
在这样一个最适合躲在家里看看电视、喝喝茶、吃吃零食、抱抱妹子的日子里,一想到明天还要上班,是否整个人都不好了呢。
相信手机前的你,也经历过工作倦怠期。通常人们以为,工作倦怠是因为我对工作不感兴趣,觉得付出大于回报,觉得工作受挫。也许你觉得换个工作或是升职加薪,这种倦怠就会离你而去。但实际上这种倦怠感很可能会陪伴你整个职业生涯,无论你在什么行业,你喜欢与否,或是级别高低,它就像宿命一般,不知何时出现,逃不开也躲不掉。
好消息是,心理学上关于工作倦怠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情绪劳动、心理资本和情绪耗竭,是影响工作倦怠的三大因素。
情绪劳动的概念很简单,大家可以看下面两张图先来感受下:
关于情绪劳动的确切定义,一般采用Grandey(2000)的版本:“员工为了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努力调整自身的情绪感受并依此进行情绪表达的过程。”他认为表层表达(表层扮演)和深层表达(深层扮演)是情绪劳动的两个维度。
表层表达的特点就是“心口不一”,也就是上面漫画所表现的情况,其内涵是对消极情绪抑制的同时表现积极情绪,个体内在处于一种情绪不协调状态。而深层表达则相当于“表里如一”,外部情绪与内部情感相统一。
而根据研究显示,“心口不一”的情绪表达会需要人们消耗“心力”去抑制消极情绪和表现积极情绪。而“表里如一”的情绪表达则没有证据显示需要消耗任何心理资源。
那么“心力”是一种怎样的心里资源呢?
Luthans,Avolio和Youssef在2007年把心理资源定义为四个维度: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由这四种资源组合而成的核心机构就是心理资本,是一种能够产生普遍协同能力的资源。
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心理资本高的人,会更少的出现工作倦怠或反生产行为;表层表达出现的频率与工作倦怠成正相关;深层表达出现的频率则与工作倦怠不明显相关(有一部分研究发现成负相关)。
另外,许多关于工作倦怠的体验都表示有“情绪耗竭”,它是表示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它也与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共同构成了工作倦怠,而情绪耗竭正是工作倦怠的核心成分。
特别是当人们的工作主要是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时,其人际互动的越频繁、越直接、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体验到情绪耗竭,从而出现情感麻搏、缺乏精力、对工作缺乏热情、冷漠疏离等心理上或情绪上的反应,与此同时,个体会觉得自己的心理资源已被消耗殆尽。
所以工作倦怠更容易发生在服务性行业,因为他们往往会受到来自上级和顾客的双重压力。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像医生、护士、窗口行业、销售等职业满意度不高。
举个例子来总结今天的内容:小马与小刘都是销售经理,但是这个月他们的业绩都不是很理想,受到了上级的批评。幸运的是小刘的态度(心理资本)还不错,他(深层表达)把业绩的下滑归结到自身,下个月他打算加倍努力投身到业绩增长上去。而不幸的,小马的心眼(心理资本)比较小,他表面上接受了上级的批评,但私下里却觉得业绩下滑是整个市场大环境不景气所致(表层表达)。所以在下个月的工作中,小马需要无时不刻地进行情绪劳动,抑制内心的不满,保持工作中的积极性。以至于心理资本透支(情绪耗竭),最终导致了工作倦怠。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无论什么职位、什么行业、什么年限倦怠感无法避免,那就趁着年前赶紧跟老板提加薪吧,不加薪就把老板炒了,同样是倦怠那为什么不找个钱多的呢?
参考文献:
Luthans F,YoussefC,Avolio B.Psychologica capital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edge[M].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Grandey,A.A.Emotionallabor[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0,5(1):95-110.
Maslach,C.Burnout:Thecost of caring.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2
Maslach,C.,Schaufeli,W.B.,&Leiter,M.P.Jobburnout[J].Annual Rebiew of Psychology,2001,52,397-422
Cordes,C.,&Dougherty,T.W.Areview and a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J].Academy of ManagenmentRevieW,1993,18:621-656.
陈辉.情绪劳动能否弓发反生产行为?——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与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程红玲,陈维政.情绪调节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0.Vol.18,No.6,971-979.
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我或关注我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