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同样积极想要往线下发展的两大电商公司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实体店为什么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12月5日全球最大的星巴克门市在上海开幕了,星巴克在这家门市采用了阿里巴巴的AR技术,并结合手机淘宝完成在线、线下购买服务串联。这也是为什么开幕当天马云和星巴克董事长霍华德.舒兹会搭肩现身,看起来相当配合。
非常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和星巴克等实体店合作非常紧密,而电商巨头亚马逊,随着线下布局愈来愈多,跟实体店之间的关系也更趋紧张。
2017年,包括Target、美国克罗格公司等美国大型超市都传出要脱离亚马逊旗下亚马逊WEB服务平台的消息,甚至沃尔玛更传出向供应商和IT合作厂商提出不得使用AWS服务的要求。
为什么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同样对线下零售市场虎视眈眈,也动作频频,为什么却招来不同的反应?
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
首先不能忽略的当然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对任何公司来说,特别是非中国企业,要想在中国市场做电商生意,很难避免跟阿里巴巴打交道,像是优衣库、好市多、耐克等,即便这些品牌在全球的其他地区大多采独立经营的方式运作,来到中国还是非上天猫开店不可。
但如果把这个现象单纯看做是实体业者的不得已,似乎又太简化了一些。除了市场环境这项因素外,两大平台采取的营运模式不同也是关键。
阿里巴巴平台是以C2C和B2B的模式运作,扮演的是平台角色,主要是提供各种工具、服务等基础建设资源,让零售商可以在平台上专注于商品和交易。
因为唯有商家的交易频繁,阿里巴巴的平台才能蓬勃发展,因此平台和零售商之间,更多是是互利共生关系。
亚马逊则是采用以B2C为盈利模式,本质上亚马逊就是一个零售渠道,所以在追求更大销售量、更高利润和更大掌控权的利益驱动下,平台上就开始出现各种可能直接冲击现有供货商生意的亚马逊自有品牌商。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亚马逊对实体零售带来的威胁感更强烈,很多实体零售业者担心如果继续使用AWS,恐怕会从资金面和数据面去养大敌人,因此决心出走。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生态布局不一样
而当两大电商的能力更强大,变得愈来愈像科技公司,开始自主开发出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时,从亚马逊推出的智能音箱、一键购买服务,物流机器人、无人机等成果,明显是从亚马逊本身出发,目的是要帮自己卖出更多商品。
阿里巴巴的研发发向则是以生态系统布局为主,有些门坎门坎较高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会由阿里巴巴团队自行研发,目的是要让平台上的商家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跟着快速升级,让大量商家可以用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完成商品3D建模,或是使用直播功能等等。
同时因为阿里巴巴对平台经营数据采取开放态度,也让商家对阿里巴巴少一分担心、多一分黏性。
另外阿里巴巴的平台不只培养商家,也培养出大量第三方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以协助商家解决阿里巴巴团队本身较难顾及,那些比较繁杂细琐的产业客制化需求。
阿里巴巴开始扮演新零售导师?
星巴克和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这个被称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门市开发AR应用,其实也和过去阿里巴巴和商家在在线平台的合作相似,只不过是把场景转移到了线下。
而且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其实也已经和NIKE、资生堂、肯德基等多个品牌有过比较小规模的在线、线下新零售合作尝试。阿里巴巴看起来彷佛就像是在扮演一个教导广大实体零售商家如何升级的新零售导师角色。
而这种采技术合作的生态系布局手法,或许会比阿里巴巴自己从零开始打造全新概念零售店,如盒马鲜生;或是大手笔花钱并购线下实体通路如银泰商场、大润发,再去着手改造的速度来得更快。
当然,能够合作得多深,就是个问号。但无论如何,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布局,显然已是铺天盖地而来。
文|公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