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浸泡于幸福的蜜汁中,尽享和谐社会带来的安宁与美好,时间久了,每个人都习惯了安稳,习惯了有需求就有满足的富足之感。
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其自然、心安理得。人也好,物也罢,适当的挫折,反而是味清醒剂,时时警醒着、提示着放纵成性的每一个人:“收敛欲望,淡定做人。”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这些年,我也似乎有意无意的学着“攀比”,对物质的追求略显肆无忌惮,想要的东西,随手就买,不用去思考经济压力。
每个月稳定的工资收入,成了自己最强硬的底气,总以为自己挣钱自己消费,想吃不嫌贵想穿不怕浪费,购物成了病,打开手机就在看心爱之物。
心血来潮,盲目购买,合适不合适的都买,衣柜里甚至还有些没剪吊牌的新衣存放。每年都在买,喜新厌旧。从前熟背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已抛之脑后。
物质的满足反让精神变得越发空虚,人的堕落估计是从物质的无限追求开始的吧?这种现象,想想都觉得有些可怕,怕自己被欲望所毁。
还记得刚上师范的时候,第一学期的学费是150块钱,这笔学费,让我已年迈的父母大伤脑筋,我想,他们应该是多方筹集,才凑到了这笔钱。
因为理解父母的艰辛,我读书就很刻苦,第一学期结束,就拿到了85块钱的奖学金,为辛苦的父母挣回了多半学费。
当拿到这85块钱的时,我的心里有无数个打算,我要给辛苦的父母买礼物。用这笔钱,我为父亲和母亲分别买了衣服还有鞋子。
我想,爸爸妈妈穿上我亲手为他们购买的衣服,他们的心里应该是喜悦的,是欣慰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孝顺了。
那个时候虽然生活拮据,但是心里更多的是对亲人的爱。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我们反而淡忘了这一份浓情,一切都变得无所谓。
那时,我总忘不了百货商店里摆放的那双高跟白色皮鞋,心里无比喜欢。并暗暗在心里许愿,拿到工资的第1个月一定要买到这双皮鞋。
现在回想,期盼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它能使人精神亢奋,并对美好事物充满无限的憧憬和追求。回味那种感觉,还真有些留念。
现在,我们缺失了追求美的那份执念,因为一切都太容易得到了,反而淡忘了追求给自己带来的挑战感与成就感,人也变得麻木。
疫情爆发,确实给大手大脚乱消费的人以重击,甚至拍打得很惨,兜里没有存款的恐慌,反倒让人从虚幻中走入现实,切身体会经济对自己带来的无尽压力。
我也是感触较深的人之一,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当12,还回头退掉了待发货的三件衣服,突然觉得兜里多了一笔钱,给自己带来的满足与踏实。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忧患意识吧。记得小时候,父母常常教育我们的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细品,感觉太有哲理。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对食物的过渡选择,那是在富足的情况下才有的表现,一旦饥渴难耐,饱腹才是刚需。
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应多一份敬畏。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用勤劳节俭的优良作风,居家过日子,心稳家也固。
适当的生活挫折,让人头脑清醒,从容面对未来的一切,让生活的这艘小船不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所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