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一顿团年饭,照例由二哥请。其实没去他家,二哥二嫂开过餐馆,做菜手艺不错,但年龄大了,从前几年开始,我们一致同意去他家附近的一家酒楼团年。请客算二哥的,侄儿负责献孝心,买单。
第一顿团年饭在长子家吃,然后依次由大到小轮流,大年那一顿饭,必须在父母家吃。这是我们老家的习俗。父母过世,大哥大嫂过世,三哥一家去了广东,只有我和二哥在成都。在成都的每年第一顿团年饭,延续旧例,从二哥家开始。父母不在了,但“家”仍然在心中。守习俗,就等同守家。
今年来参加团年饭的人没有去年多,但也有十几人,团团坐了一大桌。吃菜,敬酒,问近况,聊儿女工作,叹小一辈念书的辛苦。亲戚们虽然同住一城,但聚会次数寥寥,见了面,自有聊不完的话题。侄儿家的小子,眨眼就要上学了,叫人不得不感叹流水时光。小孩子活泼,嘴碎,公关能力远超他父母,成了一桌的开心宝。
在坐的亲友都不善饮酒,吃喝摆谈差不多了,有人就提议转场,去东安湖喝茶聊天晒太阳。于是同去同去。
下午两点多,太阳正盛。进东安湖遛弯的人,还没有带娃娃溜雪道的年轻父母多。喝茶的人寥寥无几。东安湖公园承办了大运会后,商业经营起色不大。我们来龙泉时,开车穿过运动场馆和湖畔,见到来此的游人并不多。回收投资的时期应该不会短。
我们选了家靠湖边的茶馆,摆龙门阵的继续摆,遛娃的遛娃。各司其职,其乐融融。
成都冬天的日照时间确实短,不到4点太阳就躲进了云层。龙泉山的风起,气温很快下降。茶是喝不下去了。娃跟着哥哥姐姐玩耍得不亦乐乎,我们呆着无趣。尽管二哥一再挽留吃了晚饭再走,但酒还足,饭也饱,某人去找闺蜜,我回家刷《曼达洛人》。继续川菜
第二顿团年饭,订在哪个餐馆呢?吃火锅,汤锅?还是继续用川菜招待?等某人回家做决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