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笔者多年前发表在凤凰网的随笔,有些网友也许读过,里面的话曾被当年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先生引述过,虽然经历多年,现在拿出来看还不觉过时,它代表笔者对诗歌的看法,也是至今仍然喜欢读读诗的原因。
很明显,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化的语言没有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因为全部艺术都是不真实的,都或多或少添加了人为情感或感觉。诗歌其实传递的是作者主观判断的信息,不论作者的情感多么真实、感觉多么准确,它所传递的信息最终都与事物的客观性质有差距。
秋风本来无偏颇,掠过世人各相异。同一个事物,加上人为感觉之后传递的信息就不同了。
我们不能指望诗歌描述出无色无味的水,它也没有能力准确揭示水的氢氧反应过程,对于那些分子式更为复杂的化学药品的合成,连想都不要想。即使对于像如何使用一部移动电话这样的简单说明,诗歌也做不到。
这样说,诗歌有什么用?
在商业和技术时代,人们希望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是为了生存和生活需要。可是,完全真实的信息令事物呆板、生活枯燥,变得毫无趣味。
人们当然不会每天对着夕阳大发无限好的感慨,同样也不需要每次喝点开水都想到它两氢一氧的化学反应。人类异常活跃的思维决定了信息传递的多样性。真实的和不真实的因此一起汹涌而来,满足着不同需要。
和其它艺术语言一样,诗歌让我们在使用先进移动电话的同时,带去我们对朋友、亲人的问候和祝福、思念和爱恋。
表面上诗歌传递不出科学意义上事物真实的信息,可是通过诗歌,我们能够获得作者情感感觉方面的信息以及他的生活态度或者哲学思维;我们还可以通过诗歌获得被描述事物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社会人文信息。尽管所有这些信息都模糊而且不够真实,需要另外进行判断。
很多人以为情感的真实就足够了,却不想往往正是情感或感觉阻碍我们发现事物真相。如果情感或感觉本身就不够确定,随时随境地变化,那更加糟糕。
诗歌更容易传递人类情感的信息。当诗歌仅仅传递情感或感觉,而不是被情感所添加甚至左右的时候,这个信息才有可能是真实的。
艺术令生活多姿多彩,充满希望,人们已经不在乎它真实与否。诗化的语言丰富着人类想象,满足着情感需要。只要人类之间还有情感存在,那么诗歌的信息就会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