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潭聊志三〇:致谢】
2017年7月6日下午,我到“一群书虫”群里发布致谢词:
以上有关分享会的图片和文字,已被我一网打尽,下载、收藏。
我将在暑期抽时间好好梳理、撰写我的洋洋大观的“诗缘随笔”《参加“卓文书虫主题荟”》,届时还要同大家分享、交流的。
感谢“合影照”里20位参会者侯碧云、金成梦、李志、田乔飞、詹义君、尤玲、汤艳琼、祝雪君、王敏、刘建宏、陈丽文、丽琴、陈静、欧守军、陈善兵、王勤、李建、袁国川、王松吉、杨辉祥,还有“合影照”外4条“漏网的鱼”陈汉云、陈炜、王娟、许敬,谢谢你们!
以上致谢词,出了点小问题。王娟说:“我在合影照里”。连忙打开照片细看,果然,合影照有两个版本,在另一个版本里,“王总在合影中间!”因此,参加合影的应该是21人,“漏网的鱼”是3条。闹笑话了,自己一时粗心,不应该呵。
最后,仅以一首诗致谢这次分享会。此诗为“意念和意象写作”,诗中涉及一些街名、巷名,绝非“写实”,“意念”而已,不可“对号入座”。诗如下:
.
蝶恋.萤颂
——致卓文书虫会
.
杨然/诗
.
为什么我们是些虫虫呵,因为
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巷子什么样的街,
哪些芬芳会回来,
哪些草色会离开。
.
离开,在高高的书山之外,
总会遇见一些男孩和女孩,
迷茫在美丽夜晚的学海。
告诉他们吧,什么是勤为径,
什么是苦作舟,
就像萤火虫的闪闪航灯在期待,
自己导航自己,
学会一步一个脚印去理解,
去记,去悟,甚至,去猜。
.
再走远一点,就要学会美丽在内,
也要学会美丽在外,
在通往书山的条条小路上,
有时候需要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就像萤火虫,点亮一些路口,
经过一些拐角,记住巷子和街,
因此,必须学会怎么样离开,
又要学会怎么样回来。
.
回来,总是抱一本书去啃,
融入书城的翩翩景观,斑斑承载。
他们说我们是作茧自缚,
而我们只觉得优美和自在。
在白天我们由虫而蛹,
由蛹而蝶,透视茫茫苍苍表象,
领略层层叠叠精彩。
就像古人一叶知秋,
我们知天、知地、知情、知爱。
凭借一本本书,
我们知深、知广、知高、知远,
自由飞行在属于自己的境界。
.
就这样,在夜晚我们有自己的灯笼,
在白天有自己的翅膀,
无论怎样离开还是怎样回来,
我们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势态。
在我们视野,所有的花,所有的草,
都是有灵魂的,不需要补钙。
无论我们唱的是蝶恋花小曲,
还是萤火虫颂歌,
都在告诉你:肉眼看不见的世界,
灵魂都看见了。
而世上最美的灵魂,最美的风景,
都住在书城,都藏在书海。
.
就这样,不管在文脉的巷子、书院的街,
还是在文君的巷子、文庙的街,
我们都知道该怎样离开,
又该怎样回来。
离开,是那恋恋不舍的书山,
回来,是这留连忘返的书海,
因为,我们都是些虫虫呵,
永远有自己的花园、自己的星空、
自己的美梦和情怀……
.
2017年7月12日写于义渡苑
【附记】
2017年7月4日:下午进城,晚上至筇庐茶府参加“杨然诗歌分享会—卓文书虫主题荟”,此会由邛崃卓文书店承办,邛崃新闻中心、邛崃市作家协会参与。与杨辉祥、李志、田乔飞、詹义君、陈炜、王勤、陈善兵、陈丽文、金成梦等文朋诗友重逢。活动交流互动,分享了我2本诗集《在春天我把眼睛画在风筝上》和《那片星座就要升起》上面的部分作品。在分享会前后,先后得到田乔飞、陈炜、水泊梁山(李志)、王勤、刘怡男(刘建宏)、许敬、詹义君、崃岭鹤影(陈善兵)、陈丽文等相关诗文,李建《卓文购书中心》、朱晓剑《大鱼号》、彭志强《诗歌集结号》、大石(杨辉祥)《麻辣社区》、王崧吉、袁国川《今日邛崃》、邛崃宣传部《醉美邛崃》、朱晓剑、邛崃市作协(詹义君)《成都作家网》分别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