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六十五
原文
萧子显自称:“凡有著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此即陆放翁所谓“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也。薛道衡登吟榻构思,闻人声则怒;陈后山作诗,家人为之逐去猫犬,婴儿都寄别家:此即少陵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二者不可偏废:盖诗有从天籁来者,有从人巧得者,不可执一以求。
译注
萧子显自己说:所有的著作,很少是思考得来的;必须它自然而来,不是尽力虚构。这就是陆游所谓的“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啊。薛道衡卧榻构思文章,听见人说话声就恼怒;陈师道作诗,家人为他赶走猫狗,孩子寄托别人家(恐怕吵闹影响):这就是杜甫所谓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啊。二者不可偏废哪一方面:因为诗句有从自然而来的,有从诗人巧妙构思而得的,不可以偏执一种方式来求得。
萧子显,是齐高帝萧道成孙,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八子。萧道成苦心建立的南齐王朝,仅仅存在二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年代最短的封建皇朝之一。作为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萧子显作为一个史学家,以曾经宗室的身份撰写南齐王朝的历史,这是《二十五史》的众多作者之中别无第二人。
薛道衡(540年~609年), 字玄卿,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万荣)人。隋朝大臣、诗人,东魏仪同三司薛孝通之子。薛道衡出身河东薛氏,六岁丧父,专精好学,与卢思道、李德林齐名。初仕北齐,授主客郎。再仕北周,拜内史舍人。隋朝建立后,拜内史侍郎、开府仪同三司。隋炀帝即位时,出为潘州刺史,迁司隶大夫,世称薛司隶,在隋朝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
陈师道(1053年-1102年1月19日),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廿九(1102年1月19日)去世,年四十九。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