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宵无事,已到七月初七。荆州文武都到军师府第,参见已毕,设下酒席。
孔明和关云长上席坐定,两旁文找文臣,武找武将,捉对儿坐成五、六桌,有的吟诗作对,有的行令猜拳,开怀畅饮,庆赏良辰佳节。果真是喜气洋洋,热闹纷纷。饮至傍晚,堂上灯火辉煌,文武更是劝酒殷勤。
忽儿,狂风骤起,吹熄了满堂的灯火,一道白光射入堂中。待点燃灯火,早见孔明双手掩面,连声痛哭:“哀哉士元!痛哉士元!”泪如雨下。
众人忙问何故,孔叨拭泪说道,狂风蓦地而起,只怕庞统七夕进兵凶多吉少。堂上顿时哑然无声。
其实,孔明今日饮酒,满腹心事。从刘备的信中可以断定庞统七夕要进兵雒城。张任颇能用谋,落凤坡中设下伏兵,庞统必走此道。因此,进了落凤坡,不是全军覆没,也会落得个死伤大半的下场,庞统也就可能遭难。这样,刘备必定困守涪关,孤军待援。
此时大风吹熄灯火,触动了孔明的心机。孔明哭罢,关照九郡守将暂时不要回去,耽搁在荆州,等候马良的回音。到二十日,文武不必到此军师府,直接去衙门聚集。一旦川中有变,便可调兵遣将。
当时,罢宴撤席,各归馆驿等待消息。
光阴迅速,转眼已到七月二十日。衙门中钟鼓齐鸣,孔明坐堂,荆襄人物按班站立。
孔明说,马良已去多时,估计这几天主公就有回信到,庞统此番是凶是吉能见分晓,堂上众位这几日不得擅离荆州,在此待命。
话未说完,外面已有手下来报:“禀军师,马良大夫传书已回求见。”
孔明立即说:“传见本军师。”
马良来去匆忙,得了刘备的回书,趱程赶回。进了荆州,闻得今日在衙门升堂,直往里面而来,到虎案前一躬到底:“军师,下官有礼。”
“季常大夫少礼。此去涪关怎样?”
马良从初六到凤鸣山大营讲起,庞统怎样冷眉相对,魏延狐假虎威,彭羕又如何叮嘱……一一详陈。然后将刘备的回书呈了上去。
孔明接过书信一看,确信马良是初六赶到,忙给他先登了功,吩咐退过一旁。
从刘备的信上和马良的一番话中,孔明已经意识到了庞统必定大难临头,刘备在涪关已陷入孤城自守的困境,急待援军赶到。就在这两天中,也肯定有人从西川赶来荆州呼救。
不出所料,报声传到大堂:关平单骑到此,有紧急军情求见军师。
孔明想,用不着他来告禀,我已全部知道了,无非是庞统死在落凤坡,刘备退守涪关等等。传话进见。
关平是初七傍晚从涪关出来的,比马良晚走一天。马良回荆州的时候,庞统还未发兵,凶吉未卜,虽然也是快马加鞭,终究没什么牵挂。而关平离开涪关,大局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又怕蜀道有川将阻拦,故而昼夜兼程,十多天时间里比马良多赶了一天的路,同时赶到了荆州。
现在听得手下来传话,立即奔上大堂,身体还未站稳,就叫了出来:“啊呀,军师,不好了!”
关云长见他慌慌张张地赶回来,知道川中情况危急,一手撩起美髯,一手握紧虎拳,凤目盯住关平,要想听他到底报出什么噩耗来。
孔明接着关平的话说:“公子不必惊惶,只管慢慢地叙来。莫非庞士元不听众人之谏,七夕进兵雒城,于落凤坡中张任埋伏,乱箭身亡;主公退守涪关,命尔到此求告本军师入川相援?”
关平顿吃一惊:是我向你禀告呢,还是你告诉我呢?我在涪关也不过只知道这一点事情,你竟然讲得比我还要详明。何谓莫非如此如比,果然是一模一样!真是料事如神。川中之事,也都在你的预料之中。既然你都明白,那我也不必赘述。
关平半晌说不出话来,只得对孔明苦笑一声,连连点头。一面从发髻中解下告急书信,再从战袍中掏出西川地理图本,跨到虎案前,一并呈上。
然后向旁边移了几步,到关云长面前见了礼,站在周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