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一岁半的女儿随地就坐,还笑嘻嘻看我,本是一副可爱模样,在我焦灼的心头却惹来无名火气,对她大吼了几声想让她起来。她似乎也故意在激惹我,坐在地砖上混然不动还扭头冲我笑得更厉害。一脸严肃的我想笑却发现脸僵硬的动弹不得,抱她起来她像个泥鳅一样往下滑溜,让你无处使劲奈何不了她,恨得咬牙切齿,随手捞起墙边一根手指粗的木棍却只得小心翼翼朝她腿上肉乎乎的地方拍去,重起轻落只能惹来她的“耍赖”和继续“放肆”。最后只能用下楼去玩才换她自主站起来。
事后回想在这个过程中我隐隐有一丝罪恶感,尤其是咬牙切齿那一刻,我何以对一岁半的孩子有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似乎瞬间理解了那些指导孩子作业的父母被反复说教无果的孩子激惹之后的反应,不由得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做个称职的好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内心的疑问还在搅动。记得一位心理学朋友分享说孩子三岁左右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我向他请教,我家一岁半的孩子已经多次“叛逆”,你叫她做什么她越是跟你对着干不去做什么,朋友反馈这是好事,作为父母应该感到高兴,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对孩子来说这是需要庆祝的很大一个进步。反思我今天对孩子粗暴的反应不亚于把孩子内心刚萌芽的小豆芽给掐了。后悔不迭。我拍了拍自己脑门,同是心理学习者,在生活中在子女养育中知识是知识,问题是问题,甚至还有未觉察的问题,我把自己混杂在日常琐碎里,忘了用知识和理论体系来理解生活,也忘了知识里有解开生活中小困扰的钥匙。在自己的生活里,别人或许总是比自己清明的那些人儿。
小朋友,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妈妈犯错理应向你道歉,感谢你天然纯真的爱与包容,从不跟妈妈计较。谢谢你再一次给妈妈成长的机会,成为你的妈妈,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气。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