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都在寻找意义,却难以避免各自孤独地灭亡。
看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清晨氤氲雾气之中穿行,一切都飘忽迷离。化虚无缥缈的思绪为可触摸的文字,是这本意识流小说致命的吸引力。
《到灯塔去》这本小说本身并没有什么故事性可言,人物关系也很简单,拉姆齐夫妇和他们的八个子女,几位受邀请的宾客:女画家莉丽小姐、鳏夫班克斯、贫苦的青年人塔斯莱、诗人卡迈克尔、保罗和敏泰(恋人关系)。
小说的主要情节也用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完:拉姆齐一家及其宾客在海岛别墅上度假,拉姆齐夫人答应小儿子詹姆斯,如果第二天天气好的话便带他乘船去游览矗立在大海岩礁上的灯塔,但因天气原因直至夏天结束都终未能成行。
转眼间十年过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姆齐先生带着子女和宾客故地重游,詹姆斯幼时到灯塔去的愿望也终于得以实现。只是现实早已物是人,拉姆齐夫人已病逝、女儿普鲁因难产而死,儿子安德鲁在战争中在他乡被炸死。
如果这本书只是简单地看这个故事,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并不具有什么吸引力,但作为一本意识流小说,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确实别有一番阅读体验。
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取独立小标题。分别是窗、岁月流逝与灯塔。在章节的篇幅安排上也非常特别,采用了长——短——长的叙事节奏来安排小说。
小说有几处特别打动人的地方:
第一是作者对于时间的处理,在阅读第一章节直至末尾才猛然发现,原来读了将近三百页写的内容竟然只是一天时间里面发生的事情,短短的一天时间却被无限地拉长,像是进入时间的长河。而在第二章节中十年的大段时间流逝,却是直接一句带过,拉姆齐夫人病逝了;普鲁结婚了又难产而亡了;安德鲁在战争中牺牲……死亡,仿佛只是十年世间沧桑变换的一个不起眼的注解。稍纵即逝的瞬间可以永存,而漫长的岁月也可能转眼即逝。
第二是对于细节的刻画,“让门锁的簧舌慢慢地弹回锁匣”刻画了一位母亲在离开子女房间时的蹑手蹑脚;用抡大锤与拍蝴蝶来形容反击的心理却又极力的隐忍;“那些话就像石子投进了井里”来形容孩子对于大人嘱托的漫不经心。
作为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意识流小说,伍尔夫在书中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结构形式,还是人物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缥缈思绪,诗一般的语言(这里不得不说这本书翻译得太棒了),都让整部作品极具艺术色彩。
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完全沉浸到文字其中,顺着拉姆齐夫人那根敏感的神经,你将会和她一起感受到心中万般情绪的起伏与变化,领悟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