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伦多疫情第二波来势汹涌之际,适逢郭老师力荐这本现象级奇书《消失的地平线》,我就有了组织云上读书会的想法。于是,【蓝月谷】读书会应运而生。
2020年10月18日,一个枫叶萧瑟,秋雨淅沥的夜晚,【蓝月谷】首场云上读书会正式开张。
这次分享的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1933年出版的《消失的地平线》。主要讲述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旅客意外来到坐落在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该书出版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好莱坞拍成电影,更引发了后世很多人到中国来寻找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
本次采用的模式是共读一本书,由郭老师、花花与我进行分享,十来位新老朋友云上相聚。
如下为本次参会的部分书友。
郭老师,学识渊博,为人宽厚,不仅从作品本身、文学技巧对该书进行了介绍,更从哲学、神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诠释。最为难得的是,还结合当下凶猛的疫情与动荡的局势,畅谈了如何构建内心的强大、安宁。不是我们赶上了动荡,而是这世间一直在动荡,每个年代的人都有他必须经受的“劫”。面对不确定的世界,该吃吃,该锻炼,该读书,力图让生活趋于正常。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把握当下,当下即天堂,当下即永恒。
花花,作为心理学专业人士,结合哲学三个最根本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向哪里去”,从心理认知角度对书中几个人物进行了专业的评述。作品中每个人物个性不同,现实中我们每个人也都不是单一个性,可能是其中几个人物的聚合体,所以我们能感受书中人物选择的两难,进而发现真正的自我。好的作品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能照见自我,反思自我,发现自我。
艳子,就是我啦。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侧重文学层面对本书进行了解读。一部成功的小说,核心是要有个好故事。但仅有个好故事还远远不够,最为关键的是要立起一个人物。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内作品中林黛玉、薛宝钗等,海外作品中的郝思嘉、简爱等等。本书故事讲得如探险一样引人入胜,但真正出彩之处,有别于其他名著,是作者别出心裁地创造了香格里拉这个地方。相对而言,人物设计却要弱一些。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有力支撑了故事发展,但在关键选择时,虽然能大致分析背后的心理动机,其成长逻辑缺乏让人难忘的性格张力。所以,很多读者看完这本书后,大都不会记得其中的人物,但却有了冲动想要探寻香格里拉这个神秘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开放交流中,几名书友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畅谈。
远在美国的Leon首先提出一个问题:香格里拉这么一个天堂般美好的地方,为何还是有三个人选择离开,仅两人留下?他的理解有两点:一是,这世间根本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天堂 ,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与需求不一样。其次,如果真有像香格里拉这样的天堂存在,Leo结合著名的“25号宇宙”小白鼠试验说明,那可能是一种灾难,天堂沦为地狱。
梅子老师结合自己移民后的得失分享了人生感悟,追寻、失落、悟见,继续追寻,这是人生的主旋律,正象人们对于香格里拉永恒的追求。梅子又谈到加拿大的发展历史,那是践踏着印第安原居民的鲜血发展起来的。历史悲剧不能重演,梅子老师对于现今加拿大倡导的多元文化非常认同,这有助于这个世界的和谐安宁,正如这本书中的香格里拉,各种信仰和平共存,幸福安康,这不就是人们梦想的天堂?
诗人Edith则用诗一般的语言分享她感受的香格里拉,音乐在流淌,语言很生动,画面是充满诗意的美好,人们安静地观赏日落,感受时间的无限,无惧死亡,享受人生智慧。地平线,只是消失于人的眼目无法触及的天际;香格里拉,存在于人间,即便不在人手绘的地图上,也在我最美好的想象里。它在天边的天边,在地平线之外,在雪山庇护的蓝月谷底,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在适度与中庸的境界……它永远都安静而优雅地,丰富而神秘地既矗立又铺展在我的心里……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读一本书,每个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知识背景进行理解,是对原书的一种再创造,而听众则在不同的思想与智慧的碰撞中获得启迪。
最后,附上郭老师会后的诗作:
《回到初恋》
文/郭绍武
曾经沧海桑田
看尽歌莺舞燕
时光变换着容颜
黑夜成了白天
我们千回百转
同道人终于相见
一群人开始相爱
我们已经雌雄同体
何不与这个世界
再来一场初恋
每阅读一本书,都是与作者在交谈,有顺畅,有争论。好的书,从开始读到结束,可不就是如书谈一场恋爱?
因为美好,所以向往。香格里拉可能只是那一道遥远的地平线,可望不可及。我们的一生也像香格里拉一样,像梦一般无迹可寻,但在好奇探寻的过程中,香格里拉就已经在我们心中了。
这世间,联结友谊的方式有许多种。以书会友,以文会友,无疑是我最为喜欢、最是享受的方式。
感谢各位新老朋友的分享,期待再次云上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