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县级干部,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守着酒桌上的朋友哭出声来,眼泪顺着脸颊不住地往下流。
大家静静看着他,为他讲述的哥哥故事打动,有几个人也跟着抹起了眼泪。
在酒桌上,不知谁开了头,说到兄弟情。
他动情地讲起自己哥哥的故事。
他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拉扯着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那日子真是苦啊,苦得看不到头。
他和哥哥学习都好,都是前几名的学生。哥哥考高中的时候,家里缺劳力,母亲又要拉扯两个上学的孩子。
母亲被逼得实在没办法,就和哥哥说:“你别上学了,下来帮我一起干活吧,这样我们才能吃饱饭。”
哥哥听了,使劲咬住嘴唇,一声不吭地回了里屋。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才从屋里走出来,跟妈妈说中考不考了,我和你一起把弟弟供出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自此没日没夜地和母亲一起上坡挣工分,用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他学习很争气,一直在班里前几名。
中考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彻底迈出农门。
当他把录取通知书拿回家的那一天,妈妈笑了,哥哥也笑了。这个家庭好久没有这样欢乐过了。
但他能看懂哥哥笑容背后的落寞与不甘。
即使到了师范,他依旧保持着那份学习的热情,他知道自己的境况,能比过别人只能靠自己的学习。
幸运地,他在师范年年拿奖学金,还被推荐为预备党员。
工作分配的时候,这些努力帮了他的忙,他被分配到县第一实验小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参加工作后的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拼劲。没过几年,他就在学校小有了名气。
以后,谈了对象,定了婚。
他结婚的时候是寒酸的。家里像样的电器就是一台录音机。婚礼除了一帮同事,家里亲戚都没有参加。
结婚前,他哥哥说:“弟弟,我们就不去参加你的婚礼了。让你的同事们看到你家里人的穷样,会看不起你。”
他劝了母亲和哥哥多次,最终他们都没有来。
婚后不久,他哥哥却来了。来看看他这个跳出农门的弟弟。
哥哥与他聊起现在的生活。说学了一门小手艺,自制香油,走村串户卖香油。现在已经攒了2000多块钱了,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说着,黝黑的脸膛放起了光,眼睛也亮了起来。
他的心跟着哥哥也快乐起来。
哥哥还说那天之所以没有参加他的婚礼,还有一个原因是连件能穿出门去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说到这,他们都沉默地低头不语。
那天,他们还到一个也是刚结婚的同事家坐了坐。
当哥哥第一次看到那个24吋彩色电视机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地。
哥哥知道这样的电视机竟然要3600元,张开的嘴好久才合上。那可是他这些年也没能达到地收入,也是他弟弟6年不吃不喝的全部工资。
哥哥走了。但第三天又回来了。
从兜里掏出包了几层的大大纸包。打开后,他惊呆了。里面是码得挺整齐的三捆票子。
哥哥告诉他,回去后,他把家里所有的钱拿出来,又借了一些,凑了三千元钱。给他送来,让他再借点买个邻居那样的彩电。快过年了,会有亲戚朋友来串门,不能很寒酸了。没有父亲的他们不能让人看不起。
他望着那带着温度的三千元钱,死活不肯接。
因为他知道这钱对他哥哥有多重要。哥哥最急需的是盖房子。哥哥家的房子塌了,现在在大队里借住呢。他怎能要哥哥的这些钱。
弟兄两个推来让去,僵持不下。直到哥哥发了火,说你不留下这个钱就不是我弟弟。他才含泪接了。
此后,他们兄弟两个的日子慢慢好起来。
他也从教育上调到政府部门,一步步成为国家干部。
但他从未有一天忘记哥哥给他送来的带着温度的三千元钱。哥哥的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跟着他上的,都是他一直给孩子们掏的学费。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讲起他哥哥的故事,他总会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