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厌学“锁住”了全家,钥匙在谁的手上?
孩子出现了厌学的情况,家长通常的反应:
第一是吃惊;
第二反应是愤怒;
接下来,要么打要么骂,结果发现统统不管用。孩子的抗拒心理反倒更加强烈。
家长最通常对厌学的认知,就是认为孩子怕吃苦,不努力,不愿意付出,喜欢偷懒。
于是越想越生气。在孩子面前拼命发飙。越发飙,孩子越退缩、越发飙,孩子越对抗。
有些家长意识到厌学可能和管教过严有关,就开始强压怒火、和颜悦色。
结果一腔热情很快被孩子冷漠的表情所浇灭。父母于是又故态复萌,甚至发展到夫妻双打开始。这样的家庭僵局,会持续很长时间,发展到最后,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就开始漫长的休学生涯,甚至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
所以说,一旦孩子厌学,就像一把锁,把家庭的快乐、活力、希望都牢牢锁死在那里,谁都动弹不得。孩子的发展,家庭的发展陷入停滞的状态。可以说,中国有很多的家庭被这样锁死在那里,动弹不得,很多年……
听了前面的分析,大家心理应该很清楚了,对付厌学的钥匙,一定是在父母手上,而不在孩子手上。
这个结论可能颠覆了很多家长的认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家长对孩子厌学的反应方式是改变的关键。
简单来说就是:对孩子,
原来拒绝的,现在接纳;
原来打骂的,现在停止;
原来忽略的,现在关注。
让家长从防御性的心理行为反应改变到建设性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上。
让我们来看看打破僵局,打开改变之锁的五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父母要开始自我觉察和反省
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其实是正常学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正常困难。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意味着是一个心理创伤性事件。家长体验到很强的挫败感,甚至比自己的孩子感受还糟。家长的自恋被打破:我的孩子怎么可能这么差?我所有的办法都用了,怎么还不管用。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这些都属于防御性反应。
建设性的反应应该是,家长能够共情到孩子感到的困难和无力感。
“孩子一定是遇到了以往没有的困难”、“孩子这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他自己一定也很难受”
两种心理反应的区别,就是家长是“只感到自己受伤害”还是“能感受到孩子受伤害”?
有一位非常典型的虎妈,自己也是名校毕业,全职在家,养育聪明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围着孩子转。孩子从小的功课都是妈妈教,孩子很依赖妈妈,结果到了初中阶段以后,学业更加难,妈妈也真了不起,还能再能继续教他。但是出现了一个情况,妈妈如果讲三遍孩子还是听不会,妈妈就会暴跳如雷。孩子在学校里其实很优秀,学校也是非常好的一流的学校。但是你看妈妈对她这种反应,孩子的感受会是什么?她一定会觉得妈妈始终在否定她,觉得自己没有妈妈这样聪明。时间久了,孩子内心对自己就会倾向于否定的评价。
追究妈妈这种思维的根源的话,你可以看到妈妈的父母,对妈妈也是要求非常严,妈妈的内在的自尊心其实是不高的,所以她内心是无法接受女儿讲三遍,居然还听不懂这件事情。
这是一个极端的认知的思维方式。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功能的有效的发挥。
除了让孩子作对题目,母亲更重要的职责是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
她需要做的,就是觉察到自己的过去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对孩子内心的影响,尽快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二把钥匙:父母要相互配合。
实践中发现,如果夫妻两个能够在帮助孩子改变上达成一致意见,而且相互支持,搞定孩子的概率非常高。
相反,就会拖好长时间。
我曾经在一家餐厅看到这样一幕:一个韩国爸爸,带了三个孩子在游戏区玩,过了一会,爸爸说时间到了,走吧。三个孩子还在玩。
结果这个爸爸怎么样?
直接走过去,看到孩子还在玩,左手抄一个右手抄一个,然后抱着两个往门口走去了。
第三个大孩子赶紧穿好鞋,拿着两个弟弟妹妹的鞋子跑出来,所以你看它非常简单,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控制。
他不跟你讨论什么,这是一个规则,这种控制妈妈就很难做到。妈妈一般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收效甚微。
所以家庭教育中,爸爸一定要参与进来,尤其在基本规则的维护方面,否则,妈妈就会非常抓狂。
有一次,我让一对父母一起去和玩游戏的孩子谈判,讨论上学目标的事情。
我要求他们一起进入孩子的房间,并且再三强调当孩子反应比较激烈的时候,爸爸要坚定地站在房间里,同时还要保护妈妈。
结果,一进去,孩子就大呼小叫,要赶他们出房间,父亲转身就出来了,把妈妈一个人扔在房间里。好在妈妈还比较坚决,站着不走,和孩子谈判了好久。
我事后问这个爸爸,问他为什么要跑出来,他说,不要逼孩子太紧,相信孩子能改变。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退缩型的父亲。
他怕在孩子面前坚持家庭的规则,还要找理由来搪塞我。
后来了解了这位爸爸的成长史,你可以理解原来他和父亲的关系就是畏惧又非常疏远的,他从来没有体验父子对抗和谈判的场景。
这样夫妻不能配合,就不能搞定。
所以这个家庭里面,由于父亲的功能较弱,夫妻之间的配合就出了问题。
父亲和孩子相处好的家庭,很少发生厌学的情况。
而孩子一旦出现问题,父亲积极参与帮助改变的,孩子也很快会发生改变。
有个孩子初一父母离异,初三时出现了成绩快速下降的情况,妈妈社会功能比较弱,着急而没有办法,天天抱怨孩子差劲,关系越来越紧张。爸爸得知后,就推掉很多工作,每周回来两次陪孩子做功课,找了好几轮补习老师,还帮孩子找到很好的网络课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常常和孩子谈心、谈解决困难的方法,倾听孩子抱怨。
结果孩子半年内就走出困境。
在这里,父亲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话又说回来,如果夫妻关系实在很差,一时半会又离不了婚,爸爸怎么都不肯配合的话,我就会建议妈妈把这种不合格的爸爸踢到一边,自己全部接手,一点点解决问题。
因为如果夫妻不一致,孩子常常会利用这点,把问题解决的时间弄得很长、很慢。
第三,家长主动改变自己
这是一个离婚不久的单亲家庭,妈妈一人带两个孩子。哥哥二年级,情绪不稳定,常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害怕英语学习,还经常欺负小两岁的弟弟,在家,经常对抗妈妈的指令,妈妈来见我时,已经是筋疲力尽、焦头烂额了。
妈妈来见我的原因是觉得孩子情绪控制有问题,是不是可以直接调整孩子。
我和妈妈坐着谈话,哥哥一个人在旁边玩沙盘。我知道,我们每一句话,孩子都听在耳朵里。
妈妈讲了很多孩子不听话的场景,对于每一个场景,我都回应说:“听起来他很不容易,心理有很大的委屈”。
咨询结束时,妈妈和孩子都平静了很多。
后来,妈妈反应说,那天回去的路上,在车里,孩子趴在妈妈身上嚎啕大哭,哭了很长时间,问他也不说原因。
我心理很清楚,那是因为孩子内心的苦处被别人看到了。
妈妈那次得到很大的启发,开始做了一系列的调整,每次想发火时能够忍住,想一想是否能够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想一想能不能从孩子的角度试一试?
想一想是否可以对孩子让步一次?
这样尝试了以后,很多以前一定会引发冲突的情况大大减少了,母子关系柔和了很多。
妈妈在高兴之余继续加油,在3个月之内做了一系列的改变:
开始尝试观察和表扬哥哥好的方面;
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时间玩耍;
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画画的才能。
孩子的信心开始逐步恢复。
在此基础上,帮孩子选择有趣的英文学习班和网络课程,孩子居然逐步开始找到喜欢英文的感觉。
妈妈自己也坚持锻炼,3个月体重减轻了20多斤。
后来,妈妈认识到父亲的重要性,又强忍不愉快,联系孩子的父亲,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每周见面,表扬父亲做得好的地方。
三个月,犹如梦幻般的改变,看得我目瞪口呆。由衷赞叹妈妈改变的力量和创造性的方法。
在帮助孩子的征程上,父母要改变的真的很多:
自己的说话的方式、对孩子的理解、化解冲突的办法、激励孩子的办法、包括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都要改变。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不玩手机,那我也要求家长平时大幅度减少在家刷手机的时间。
这样的结果是很多爸爸妈妈开始在晚上看纸质书了,有的开始练习书法,不但对孩子有好的影响,家长自己感觉也很好。
甚至有家长说,以前是浑浑噩噩地在生活,现在才应该是我们家庭生活本来的样子。
第四,一定要竭尽全力
孩子一旦出现厌学的情况,家长就要高度重视,竭尽全力,甚至付出时间、金钱很大的代价。
因为一旦严重,会持续很长时间,对孩子、对家庭都影响很大。
有个女孩子初一开始住校,这是一所非常严格的中学,每两周才能回家一天。
周围都是新同学。每两周也是回爷爷奶奶家,因为爸爸妈妈在附近的城市,有点远。
去年小妹妹出生了,孩子心理也有点不开心。开学两个月后,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失眠,情绪非常低落。
爸爸带孩子来看我。我观察下来,当时做了一个最重要的调整,就是希望孩子能够经常和家人在一起。
结果,这位父亲在后面几个月里,在和学校沟通之后,每周驱车200公里,来接女儿过一天周末,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家,陪孩子说话,看电影,妈妈也通过视频和女儿交流。
每5-6周,就过来接女儿回家,和妈妈妹妹在一起住两天,再送回学校,这样一个周末来回就是八百公里。
两个月后,女儿情绪完全好转,学习也开始稳步上升。现在我一想起这个父亲,就肃然起敬。
这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爱的行动。
来找我咨询的爸爸妈妈有个规律,凡是愿意花大力气陪伴孩子的,只要方法得当,起效就非常快。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爱的力量。
那些患得患失的家长,骨子里就是缺乏真正的爱的能力。
第五,足够的耐心
每个家庭的特点不同,孩子出问题的背景不同,孩子的性格类型也不同。
因此,有时候会遇到特别难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有个孩子在家休学了4年,每天打游戏,睡觉,不出门,不洗澡,和家长敌对。
第四年底的时候家长来见我。四年间基本没有过有效的改变。
我和家长咨询陆续有半年时间,每1-2周谈一次,亲子关系开始缓解,孩子开始和父亲说话,开始和妈妈谈未来,开始出门散步。
但是,始终拒绝上学,甚至孩子还来和我辩论不上学的事情。
至此我都感到绝望。孩子爸爸建议要采取强制措施。
妈妈坚决反对。咨询中断半年之后。
我从孩子母亲那里得知,孩子开始上学了。
距离休学开始有五年时间。
我请妈妈谈谈感受,妈妈说:“我知道这个孩子只能慢慢感化,他有他自己的主意,只有他自己想读书的时候,才会出来。我从未对他失去希望,不过我现在已经能够从他看似消极的话里发现积极的意图。虽然和他说话还是很容易进入崩溃状态而喊叫。”
这个案例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就是如果家长真心希望孩子健康发展,并且家长真心愿意改变自己而付出努力,孩子一定能够克服厌学的问题而开始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
总结:改变厌学孩子,从家长自身的改变做起,打开改变之门的五把钥匙分别是:自我觉察和反省、父母相互配合、改变自己、竭尽全力、足够耐心。
我从心底里认为,孩子厌学,是父母生命中最好的礼物!
因为,它逼迫你竭尽全力,激发你的智慧,放下你的防御,帮助孩子也帮助你自己活出最好的生命状态。
而你,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