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乌鸦,嘎嘎嘎。*
*白乌鸦,不说话。”
“所有乌鸦都是黑的,”安反对。
”我妈说后面还有两句,她忘了。“淑清叹了口气。
”后面什么都没有,你妈骗你的。“她说,想到淑清死了母亲,就没再坚持。
两个女孩正走在田野小径上。小径一直延伸到下一个还只能看到烟囱尖的村庄,左右点缀着几处披覆着深青苔藓的残朽砖墙,除了她们,再没别的人。北方的日落近乎粉色,仔细看能看到一圈圈红晕下一个明黄色的核心。
”我们要回去了吗?“安问。
”再等等,都六月了,天黑要到十点呢。“
两人又走了一段。
”你知道我什么最不能习惯吗?就是这里的颜色,太饱和、太鲜明了,好像油画一样,在落城,一切都是模糊的,是水粉画的感觉。“
“所以你要回去了吗?”安尖锐的问。
淑清低头。
“怪不得你带我走这么远。落城有艺术,落城食物精致,落城像水粉画。。。”
“我只是说它们不同——”
“现在你要回去了,你多开心啊。”
“我不想回去。”
“为什么?你不是在落城长到十三岁的吗,你不是第一次见面就说了是客居这里,从来没决定安家落户的吗?“
”我变了,安,我真的不想回去,是我爸爸非逼我回去。你知道,”她的声音低下去,“自从失去了妈妈,他心情就很不好。”
安不说话了。淑清自觉不好意思,又一次打出丧母的王牌。
“我们回去吧。”
两人一前一后走着,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拖得老长。淑清一路低着头。她发现不管人怎样不同,人的影子总是差不多的,如果这条路是用触觉去了解世界的话,它只能知道这是两个赌气的女孩,而这从远古以来发生了那么多次,它只想沉默了。
晚饭早就备好了。
“今天回来的迟啊。”安的妈妈是个矮圆妇人,她总是笑着,眼神温暖。她们在田野散步惯了,回来最开心的就是吃安妈妈做的饭菜。
今天桌上有一只烤鸡,两人一眼认出是安格斯家的母鸡,早上还看到的。每人桌前还有一份茄子拌乳酪。”妈妈!“安叫出声。
”饯别我们淑清啊。“
安狠狠梭了一眼淑清,对妈妈笑得古怪:“淑清才告诉我的呢,我不晓得她先告诉了你。”
两人都一低头。
晚饭在沉默中结束了,安不断指责妈妈浪费了,安的妈妈只是摇头不语。
晚饭到上床这段时间是每天的黄金时段,平常这个时候安会和妈妈一起做针黹,淑清一旁读书。安也曾几次三番要教淑清做针黹以至农活,都被安的妈妈阻止了。今晚却格外的奇怪。安的妈妈叫安也不要做活了,陪陪淑清。安难得有一个空闲的晚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读淑清的书。
“这都是谁跟谁啊,淑清你跟我讲讲。”安的手里拿着一本历史书。
淑清忙接过话头。她扫了一眼就记起那一章的内容了:”这是关于丘山王统一上下国。“
”莫非我们以前还分裂过?“
”几千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北方有斯特拉茨克莱德,诺苏比亚,还有最强大的绿戈特,这里以前就是绿戈特。南方是丘、荫和阿拔三国。丘山王从南方打到北方,把以前丘的首都落城定位国都。“
“丘山王,就是童谣里那个?”
在北方,丘山王不仅不受尊敬,还是无数个无厘头的民间传说里神龙不见尾的恶人,所犯的罪孽从偷邻居家的鸡到放火烧掉一个王国。淑清第一次想到,安小时候也是听着“再不听话要被丘山王抓走”的恐吓长大的。上国的贵族一定不会像这样无知。真的,她为什么从来没有教过安这些事呢?
“丘山王是个真实人物,他是个了不起的国王。“
“为什么?”
“他统一了上下国。”
安沉默了一会:”你之前说我们分裂过,后来又统一了。分裂是过,统一也是过,有什么区别呢?“
淑清摇头,她自己并没有想通这个问题,只是单纯的觉得安不该挑战她。
再晚些,安的爸爸回来了。他在镇上做生意,每个月回来一次。离他上次回来还不到半个月,大家都装出奇怪的样子。
”哟,淑清。“他无视妻子的笑容,径直走到淑清跟前。淑清还抱着书,其实听到敲门声的时候两人就没心思读书了,又不想显得刻意,只好保持着这雕像般的姿势。
”你都长这么大了,记得你才来的时候,比安还瘦小。“知道是套话,但淑清的眼底还是湿润了。她想到自己才来时的模样。她是瘦小皱缩的一团,大概才到安的肩膀,脸孔像才煮开的鸡蛋白一样干净到透明。据见过她的人回忆,她眼神怯生生的,随时要逃跑的样子。
她当时穿着青色褂子,米白色袋裤,黑鸦鸦的从未剪过的头发全部堆在头顶,用安后来的笑话,像是牛粪——淑清一开始是按照侍女的教导好好编辫子的,离掐人岭越近,越懒散了。安的妈妈见到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她剪发。淑清一直尖叫不要剪了,她的求救完全被一家三口无视,剪子在眼前虎虎生风,停下来的时候,淑清的头发已经短的像个男孩了。她摇摇头,再摇一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头有那么轻。
下一步是为她换衣裳。”小女孩穿那么精细干什么,在田里都跑不起来。“安的妈妈评论,当即找来安的衣裳给淑清换了,都是些窄袖狭身的粗布衣服。淑清刚穿上的时候一个踉跄差点被多余的料子扑倒,半年以后衣裳就很合身了,再之后来了初潮,她就比安要壮实了。
如今的淑清就是一副健壮的样子,她不知道怎样才能和这一家人分开,分明他们的段塑已经融入她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身材体态。哪怕她还是深发黑眼,面孔扁平,在村里极其显眼。如果还在南方的落城的话,她很有可能就长成了那种画像上仙气十足的贫血美人。
”你们操心了。“
”什么话,什么话。“ 安的爸爸比他妻子更不自然,他的嘴唇哆嗦着,似乎淑清的存在把农舍变成了宫殿。
安看淑清的目光热辣辣的:”爸,你没喝酒吧,看起来不太对头啊。“
”我怎么不对头,还有,安,你别和淑清坐在一起,这样不好。“
后头响起安的妈妈埋怨的咕哝:”你就别乱来了,孩子们已经习惯了。“
安默默从淑清床上滑下来,朝墙另一角自己的床上一躺,向里睡了。
第二天,安的心情好了起来,父母让她们再一次单独道别,她提议再往昨晚的田野去走走。明晃晃的阳光反射在稻田上的露珠,路边的小水洼,甚至两人刚刚用凤仙花染过的指甲上,像小块小块的刀片,冷不防跳出来割人一下。
”淑清,你还记得昨天的歌谣吗。“
”关于乌鸦的那个?“
”嗯。“
”怎么啦?“
”我突然想到,这就是上下国的不同吧,我们的歌谣都是哄小孩的,比如三只小猪什么的,不像你们的都怪怪的,让人多想。“
”想什么啊?“
”白乌鸦为什么不说话啊。呜,这个例子是不是不太好,但是你们确实比我们复杂的多,各方面都能看出来。回去之后,你也要相应的多想些吧。”
“我想的可多了。”淑清在村里一向人缘很好。
安笑,“那都是有我在背后照顾你啊,你都不晓得。以后没人照顾你了。“
淑清不语。
”还有,昨天的事我道歉。什么时候,你带我去落城看看?“
淑清点头,深知那一天是不会来的。她已经在练习忘掉安了。
回去的时候马车已经在农舍边等着了,淑清抱起不多的行李,坐上了马车。”你还好吗?孟神保佑。“车夫用熟悉的口音问她。她惊了一下,接着用同样的口音回答很好。她记得自己看到安迷惑的眼神,明白她没有听懂。身下的轮子震动起来。动身向南去落城。
向南的旅程是明媚的。树木的轮廓渐渐柔和,满目各种绿色都水嫩起来,不复掐人岭那些森绿色植物的苦模样。淑清上一次走这条路还是三年之前。记得一路都在哭。现在就要见到当时想念的人了,心下更多的反而是不安。她想到母亲去世后就不再笑的父亲,两个叽叽喳喳的姐姐,她动身之前,大姐已经订婚了,二姐她最喜欢。她最不思念的是哥哥,他从小被父亲带着处理公事,本事没学会多少,倒是练就了一口官腔,什么话题都要品评一番。淑清是最小的,照例应该最受宠爱,但是只得到了哥哥无休止的教训,因为两个姐姐早就不听她的了。
除了回忆她唯一的伙伴就是书。车夫给她捎来了一本厚厚的民间传说,讲仙人的,够她打发四个月的旅程。书的封面上有张字条:”欢迎回家。“淑清会意的笑了,二姐的手记。
可是越往南废墟就越少,淑清不喜欢。以前和安散步的时候,田野上转转就能找到几处红砖城墙。记得有一次她们跑到山里,在层层织的很死的树林间看到一个环形建筑,有大半棵成年的柏树那么高,像是一座塔楼。
”想不到过去的人这么厉害!“
”至少有千把年了吧。“
她们用树枝去够最近的那面墙,刮擦掉厚厚一层灰后露出几个字母:A, N,N, 后面好像是V。
”大家都说南方有历史有文化,但是我们这里的废墟反而少,太新了。“ 一个午后,在马车上的厕所长蹲之后的淑清,被阳光照的昏沉,突然对车夫说道。
”那都是几千年前的事情,现在的上国就是不如下国,尤其是落城,多繁华啊,况且我们也有历史,王宫有五百年了。“
淑清想说说她和安发现的塔楼,最终还是闭了嘴,继续读书。北方的上国曾是仙人的国度,他们在一场战争后消失了。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如此详细描写那段历史的书,淑清还从未见过。这也不奇怪,虽然十三岁前她的阅读量估计在落城首屈一指——识字的人也没多少就是了,被下放到世界边缘的她,已经跟不上下国轰轰烈烈的步伐了。
向南向南,天气可人起来,离落城还有一周路程的时候,活跃的气息就感染了她。挤挤嚷嚷的街道,卖小食的摊子,两边是灰砖住宅,只供一人侧行的小巷里睡着只有一席铺盖的流浪汉。淑清频频要车夫下去买吃的,凤梨酥!干榨汁!韭黄卷!还有一种”掐人岭肉饼“,一圈焦黄酥脆面包皮,两层金黄的饼壳上下一夹,猪油从上层的小孔里直直要冒出来。淑清怎么也吃不够,她在掐人岭吃到的版本哪里有猪油,烘烤的也不够仔细,安的妈妈从不在乎这些。
马车驶入淑清居住的街道。这里是建都前贵族们的旧居,因为年岁久远房身都一派素色,气派里透着凄凉。淑清走前刮起了翻新之风,可是他们的改造只局限在屋顶上, 如今也都已完成。淑清看到宣礼塔似的宝蓝色圆顶,漆红琉璃瓦平顶,也有坚持传统的,只把高窗又刷了一遍灰蓝色,窗子上再配一个明亮些的小尖顶,透过最高层的窗子能看到屋顶是倾斜的。淑清小时候一直希望住在阁楼里,可是阁楼上有生病的母亲,母亲去世后父亲又一把大锁把回忆统统禁闭。
淑清的家她还记得。正在回忆的时候它就出现在她面前了。房子完全是对称的,以大门中线为基准平缓推开,左右分别有三座窗户,一座相对独立的塔楼。他们家的屋顶完全没有动过,现在从上到下都是灰调的沉红色,显出一种辉煌的落魄。家人都在那里迎接了。父亲看不出表情,大姐腆着大肚子,哥哥倒是和记忆里一模一样,眼睛的亮是那种北方朝霞的亮,尖锐但毫无热气。他的头已经开始秃了,但是这个国家的政客都是秃头,她甚至怀疑是他自己剃秃的。
”淑清,这么多年了。“哥哥扶自己跨过台阶,边不满的瞥向她的衣裳,”安家人老实归老实,品味毕竟不行。“
淑清看着大姐一身米色棉袍,唇间一抹醉红,感觉自己像是油光光地板上一只极其显眼的蟑螂。
晚饭是十二人长桌,有淑清好久没有吃到的南方新鲜叶子菜,更有每年只能吃到一两次的各色猪牛羊。
”淑清现在的餐桌风度也像上国人了。“大姐说。
没人跟着笑。
”哎?安这个女孩怎么样啊?“父亲突然说。
”安可好了,温柔又勇敢,我们像姐妹一样。“
”多讲讲她吧,你们同龄,一定一起做了很多事吧。“
淑清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们想听到她们一起捉蟋蟀,寻废墟,日暮时分在田野上乱跑顾不上吃饭的事迹吗?她反过来问:”你们怎么样啊?“
他们一个个用她已经不熟悉的缓慢的态度说起来。大姐十六岁上和丘城的贵族结了婚,怀着的是第二个孩子,这次以迎接淑清为由,回来探亲。哥哥已经接手了大部分事物。父亲”还是老样子“。他们讲故事的时候努力要把对淑清的思念安排进去,但是她知道自己已经永远的缺席了,他们其实过得很好,就像失去了母亲之后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