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阳光是一样的每个人对阳光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胡梦青 李士金 胡梦雅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朱子认为“修辞技巧” [2]的本质是真知体现于行文之中。格物致知是实实在在的工夫,来不得半点虚假。袁编第三节题为《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其行文大而空,华而不实,如云:“战国时期除诸子之外,楚国屈原别开一朵奇葩,照灼古今,大放异彩。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处在宗国倾覆的前夕,又身遭贬谪,报国无门,满腔愤懑,无可告诉,发为诗赋。屈赋以参差错落的句式,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3] 上文什么“楚国屈原别开一朵奇葩,照灼古今,大放异彩”,“屈赋以参差错落的句式,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情操”,空言无当。前一句给读者的印象是:屈原别开了一朵奇葩,其他战国时期诸子的“奇葩”已经论述矣!“奇葩”乃艳丽、逸丽之意,以此形容屈原离骚忧国之辞赋,并不恰当。屈赋句式亦不仅仅“参差错落”也。如此来论述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实不足信。袁编第三版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4]问题较多,需要根据文本批评,课堂时间有限,不必细论也。
我内心紧张极了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带着颤音的
第一次见到李士金老师,灰白的长须,梳理整齐的头发,一副知识渊博的老者的模样,标准动作是向后轻抚他的头发,有一种“别人家的老师”竟然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的感觉。当时我就偷偷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我的朋友:“看,长胡子老师,博士后级别的教授。”朋友一个个赞叹:“果然,教授就是不一样啊!”以后就要跟着李老师学习古代文学,这是一个怎样奇妙而又未知的过程呢?李士金老师在第一堂课就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古代文学,他说:“古代文学并不神秘,古代文学就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李老师鼓励我们多读书,多读名著,要学会善于在名著的海洋中游泳,并且引导我们要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古代文学的课也正式开始了,令我惊讶的是李老师并不是随着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讲解,他说:“我们这是大学课堂,要摆脱应试教育对我们的影响,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大学生课堂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演讲能力、控制能力、应变能力、洞察能力,等等。”于是就有了后面满分课堂的体现。李士金老师鼓励我们上台讲课,引导我们如何做得更好。其实一开始的我很忐忑,我是一个不善于上台发言的人,容易紧张的我上台讲话总是会大脑空白,但是我又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因为我知道,这同以往的任何一次上台演讲的经历都不同,我明白老师对我们的期待与期望。我讲的是汉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说实话并不是非常了解这首诗歌,印象最深的是它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而已。我明白为了讲好课,要做充足的准备,于是我非常细致地去理解这首诗歌,学到了很多不曾晓得的知识,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才疏学浅,而这种意识的产生,得多谢李老师无形中的及时教导。我很认真地准备上台演讲的课件,并且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就是希望能把最好的呈现出来。到我讲课的时候,我内心紧张极了,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带着颤音的,我朝李老师的方向看去,他对我点了点头,那时候的我仿佛吃了一颗定神丸,我似乎没那么紧张了,并且顺利的讲完了我想展示的内容。其实整个讲课的过程我的眼睛几乎没离开过李老师,他的频频点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就这么一个小小动作,却给予我无限的动力和勇气。有了第一次的锻炼,之后的实践我的心态平和很多。李老师总能把生活的一切事物当做出发点,引发我们的思考,记得有次课,阳光正好,洒进教室,李老师随即说道:“阳光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对阳光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在李士金老师的课堂,不能停下来的是,思考。经过一学期的课程,在李老师的熏陶下,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我从陶渊明的《归来辞去兮》中品出了人生苦短,需遵从本心,及时行乐;在曹操的《龟虽寿》里懂得了生命不息,人要奋斗不止;从《进学解》中明白学业精湛的前提是“勤”。李老师说:“学习古代文学的本质是追求真知,探求真理,自然地站在整个人类的立场上看待宇宙世界的一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充分的民主,充分的公平。在最后的期末考,李士金教授说:“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他告诉我们考试不要紧张,而是要放松,心态要好,答题时要充分发挥。他在教我们学习知识的情况下,教会了我们学会学习,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这是我觉得最像大学的课堂,和谐、生动、励志。李老师曾说过:“阅历无价,修养无价。一个人最可怕的是无知,正因为无知,我们的社会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谨遵李士金老师的教诲,做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能力的大学生。(0113150012 胡梦青)
我演讲了《行行重行行》和王实甫的《西厢记》
学期结束,回首本学期的课,李士金老师的课,确实让我获益匪浅。于是,写下此篇记叙文。李士金老师的课,让我觉得最独特的最成功的是:一个具体的老师在与一群有血有肉的学生进行生命的互动。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老师讲,学生听。李老师把课本内容分给学生,每个人5分钟的时间,上台讲述你的内容。本学期,我上台讲述了两次内容,分别是《行行重行行》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为讲述《行行重行行》做准备的时候。文学作品要怎么讲呢?我在拿到自己所讲内容的时候,不禁疑惑起来。首先要介绍作者,其次分析古诗的结构,接着赏析诗中的艺术手法。我给自己这样梳理了一下。不要假大空的赏析,不要成篇大论的艺术手法分析。李士金老师的话在我耳边响起。自己刚刚梳理的思路,被李老师给否定了,我瞬间又陷入疑惑中。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小学中学的语文老师,也是这样给我们讲课的啊。边展示课件,边给我们读课件内容。要知道很多时候,小学中学的老师当时就这样教我们的。“重点突出,有自己真正的见解,切忌照本宣读”,李老师再次给我们指点。“自己的见解”,我在心里想了这几个字。在我讲述之后,李老师指出:在课堂上提问同学朗诵,要提有代表性的同学。因为我课上随机提的一位同学朗读古诗时声音很小,并且没有感情。这让我看出李老师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老师的眼中,我是一个被因材施教的具体的学生。(0113150013胡梦雅)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成功要素值得探究。曹雪芹有着不同凡俗的审美理想。这是《红楼梦》创作成功的要素之一。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若失去了真,艺术就毫无价值可言。我国文人画的始祖王维就认为,艺术家应该能够“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山水诀》)。清代的一些小说评论家也都指出了艺术的真实性的重要。雪芹更是看到了这一点。他在第一回中就写道: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真传者。雪芹所强调的正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的真实,而决不是自然主义的照搬生活,在四十二回中,作者借宝钗之口说出了他的这种艺术见解: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雪芹明确地告诉我们,文学的真实性并不意味着照搬生活,而是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提炼、剪裁,只有这样,才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使自己的作品既具有最大的真实性,又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和美感力量,这二者是有机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5]
本期编辑:韩雪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宗廷虎:从《朱熹文学思想研究》看朱熹对修辞技巧之高度重视,《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29页。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30-33页。
[5]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68-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