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世界杯如火如荼进行中,赛前及中场等待的间隙也是被几个魔性广告雷到了。无论是直接跟老板谈还是先上蚂蜂窝,相信都在许多人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撇开广告本身好坏不说,也不去探究为什么这类魔性广告火起来背后的逻辑,本文更愿意去探究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类广告热点,毕竟,有需求才有市场。
一个一个来。首先是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升职、加薪。该广告应被是本届世界杯期间最为成功的广告,没有之一。在其背后,是每年递增的新生求职大军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残酷的招聘市场之间的矛盾。调结构、去杠杆、减少贸易顺差,尤其是被戏称为最佳避孕药的高房价,哪样对主流就业大军不是压顶乌云。个人的努力在历史的趋势面前用杯水车薪来形容都显得过于夸大,比悲剧更可悲的是人们不愿意相信。
所以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告诉你,在黑暗之中出现了一丝亮光,在苦海之中有了一座灯塔,那么很多人的本能就是牢牢抓住咯。直接跟老板谈,既可以展示自我得到赏识,又有机会站到更高的平台接触到更大的世界,最直观的后果也告诉你了,诱人的升职加薪,所以赶紧上呗。
只是别忘了,老板给你加薪,是因为你能给他挣更多钱。如果没有才华,就谈不上展示。
厚积比薄发重要。
然后是蚂蜂窝。其实这广告本身做得很烂,也引人反感,这里只不过是想探究这类网站或者应用火起来的原因。不管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及其后代,还是期待着后富起来的广大群众,这些年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巨大的,这种需求不仅仅是需要更好的文化产品、娱乐产品,更好看的明星与嫩模,更狗血的内幕,当然也体现在旅游周边上。自驾游、国外游、穷游、骑行游、春节游,总归是要从自己待烦的地方到别人待烦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即使自己一时半会去不了,也要看看别人怎么去的怎么玩的,这也就是蚂蜂窝和抖音之类火起来的原因之一。不过个人并不看好蚂蜂窝,没有什么护城河,名字起的也不好,旅游发烧友毕竟只是少数,更大众的还是浅尝则止的衣食住行,然而这方面早被新美大占领,后入场者看不到多大的前景。
其实抖音什么的越火,越说明人们的压力跟渴望之后大。
再者就是传统的汽车流、啤酒流、手机流,没看到什么亮点跟新意。国内汽车能否、何时、如何超越进口汽车,算是一个期待吧。至于梅西的慌得一笔,应该更多的是炒作团队的自娱自乐。
综上,在一个从高往下的经济周期,能够自保甚至逆流而上的行业与周期绝对是少数,知识付费、公务员培训在内的精神市场更多的是收智商税。期待科技的下一次大突破,带领含着奶嘴劫后余生的人们走向下一个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