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俗称牙神经)来源于外间充质的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本质所形成的髓腔(髓腔和根管)内,牙髓的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营养,感觉,防御和修复。牙髓中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仅通过根尖孔与根尖部的牙周组织相连通。当牙发育完成,根尖孔形成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牙受到外界生理或病理的刺激,继发性牙本质或修复性牙本质的不断形成,可使髓腔逐渐缩小,牙髓的主要细胞—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牙髓活力降低,出现退行性改变,故临床上经常可见中老年人群中龋坏或缺损很厉害的牙齿,竟不发生很典型的临床症状,甚至还有保存完好活性的牙髓。
牙髓是结缔组织,有修复再生的能力。但由于牙髓的解剖条件所限,其修复再生的能力有限。当牙髓受到非感染性的轻损伤时,自身修复的效果一般良好,对于新鲜暴露的牙髓,经过适当的临床治疗后,牙髓内的未分化间叶细胞可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形成牙本质桥,从而保护牙髓。当牙髓受到较强烈的外界刺激(龋病,磨损,酸蚀)感染而发生炎症时,由于牙髓内的血管管壁薄,易于扩张,充血及渗出,使髓腔内的压力大增,而四周又被坚硬的牙本质璧所包围,无法相应扩张以减轻压力,牙髓神经末梢受压而产生剧烈疼痛(牙髓神经还缺乏定位能力故牙髓炎患者往往不能准确指出痛牙的部位)。此时,最有效缓解疼痛的措施是打开髓腔减轻炎症产生的压力,即开髓引流,临床上常可见髓腔一穿通,随即涌出大量的炎症介质,痛疼即能缓解很多,进而使用药物使牙髓失活(俗称“烂神经”)之后再做后续相应的根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