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来北美看儿子,可以说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动念到买票再到出发,不过五天的时间。忽然就懊悔这半年终止了在51talk上课,孩他爸很为我的英语担忧,我更担忧。以致于在动身前的最后一晚才开始收行李。
在蛇口码头直接办理好了登机手续,行李也托运好了。下船时,一个香港工作人员问我“包丁喀”,我不知啥意思,搞蒙了,呆站在原地。赶忙查了一下有道词典,才知道是“boarding card”,登机牌的意思。以前背过的,却没有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下永远不会忘记了。
到了香港机场,还有两个半小时才登机。我先逛了一圈,买了一只鲜艳的纪梵希小羊皮口红立刻涂上,顿时鲜活起来,中年妇女已经不再适合裸色口红了。到了登机口,一边看书一边充电。一个外国人也要充,发现没有插口了。我看他很着急的样子,就拔下插头,说“ well done,you please”。那人说“Are you sure?”,我说yes。然后他就谢我。
第六感觉得不对劲,赶忙翻出有道,发现well done是全熟的意思。怪不得那老外用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
儿子说我出来两周比学一年都有用。
但愿如此吧!
反正我心态好,不怕丢丑。这些在实际生活中犯过的错误,印象深刻。
上了飞机,前后左右都是一群香港的中学生,是去美国参加生物竞赛的。这些孩子一看就是好孩子,除了睡觉就是看书做习题,没有一个看电视的。
我不是好孩子,除了睡觉吃饭,在机上一共看了三个电影。
一部是《我的生活》,写的是美国主妇被丈夫抛弃后,重回母校修完大学最后一年的课程,跟女儿同时毕业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励志啊。我有一个不敢说出口了梦想,就是等孩子都长大了,能到美国上大学,学表演。当然不是为了演戏,而是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表演解放天性。有一天能像王洛勇老师那样用优美动听的英文朗诵莎士比亚和《出师表》。
第二部名字忘了,这是一个因书结缘的故事,写二战过后,一位英国女作家和书友会见面,他们一起抚平战争创痛,女作家遇到真爱。比剧情更吸引我的是剧中人的服装,无论男女老幼都是那么得体大方,尤其是那个美丽的女作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衬衫裙、夹克、裤装、毛衣,她穿着真好看。跟maia's的风格很像,但比玛亚老师的设计更帅气。
第三部电影名字也忘了,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英伦电影,女主角是一个小提琴家。她是一个略有点神经质的艺术家,特别爱穿蓝色调的衣裙,人衣合一,很美。
14个小时的飞行感觉还不错。
把Lisa送给我的《良善天父》上看完了,心里愈加平安了。
我不是一个人,主与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