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培训学员走进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参观了他们颇有特色的阅读教室,还进入了他们的阅读课堂,走近了可爱的孩子们,看到他们安静读书,认真整理读书笔记的样子,真好!
接着,我们听了一节特级教师李晓凤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先将简案记录如下,详细的课堂实录待他日整理后再与大家分享:
课前准备:1.学生整理《红楼梦》中描写刘姥姥的片段。
2.课前布置《刘姥姥小传》“配角小人物,一样有风采。”
3.在刘姥姥的典型情节之中插入刘姥姥的心理描写。
教学目标:(课堂上并未展示)
1.学生通过分析刘姥姥的语言、行为揣摩其心理,整体把握复杂的人物特点,提升学生对人物的鉴赏能力。
2、学生结合文本和他人评价,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地评价人物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小人物的不同的生命表象辨析美丑善恶,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课过程:
一、导入:
由课前布置的作业:《刘姥姥小传——配角小人物,一样有风采》导入刘姥姥的风采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概括加依据)
生作答:乐观、知恩图报、善良、思维敏捷、质朴、讨人喜欢
师总结整理:(课件展示)
本分善良,谦卑机智,知恩图报,知理识趣,真诚淳朴,大智若愚,知恩图报,擅长言辞
师:《红楼梦》的配角有很多,如:贾瑞,焦大……大家为什么不说他们有风采呢?
风采就是风范。刘姥姥就有这么多优点,但她是完人吗?在你眼中,她有没有与优点相对的地方?
生作答:逢迎讨好,粗鄙,没规矩,投机取巧
师整理总结:语言粗俗,逢迎屈膝,见识浅薄,丑态频出,自黑求利,迷信愚昧
师:刘姥姥是不是个丑人呢?
展开辩论:刘姥姥不丑。
刘姥姥很丑。
学生按座位分成正反方,小组讨论,各派辩手上台,展开辩论。
师做总结:分析人物一定要结合情节。
我也认为刘姥姥丑,一进荣府,“掸”“蹭”有低门槛进入高门槛,内心充满了诸多不安与害怕,形象丑。
二进荣府,在美酒中得意忘形,手舞足蹈,姿态丑。
自嘲自黑,蓄意讨好,人品丑。
最后醉卧怡红院,酒醉臭屁满屋撒,失态丑。
我们来分析刘姥姥出丑的深层原因:
第一次,生活窘迫,身份低微。
第二次的丑不是我们眼中的丑,而是处于上位的人,那些自诩高雅的人认为的丑。
而刘姥姥这样做其实是知恩图报,愿意用自己的行为去取悦大家。
接着,读几篇学生课前补写的刘姥姥的心理活动。
刘姥姥不是一个心生怨怼的人,所以才会用自己的出丑来哄大家开心,才会倾家荡产救巧姐。所以,刘姥姥不丑。
既然这样一个完整的刘姥姥,这才是一个真美的刘姥姥。《红楼梦》中如果没有刘姥姥会怎么样呢?
生作答:巧姐的结局会改变。
不能显示出贾府的兴衰败落。
不能突出贾府的兴盛。
师总结:起到一个贯穿的作用。
展示刘姥姥出场时的文字。
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观园。
师比较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眼中的贾府。在其他人眼中很正常的穿着,摆设,挥金如土,在刘姥姥的眼中却是极不正常的,这预示着贾府的衰败。
比较贾政巡园与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所看到的不同,领略红楼梦细节之美。
师总结:刘姥姥在结构,映照,象征方面的作用。品红楼真味。
师做课堂总结。